痛风

痛风治疗

      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可热敷受累关节,以便消炎止痛。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开始活动。注意保暖。饮食要以素食为主。

  1.急性期治疗

  (1)秋水仙碱:为本病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碍白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减轻炎症反应。首次剂量lmg,口服,以后每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停用。缓解症状所需剂量一般为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减轻,24~48小时控制。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每日1~2次。有胃肠道反应者可给予1~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用5~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用,但24小时不宜超过5mg,有肾功能不全者则24小时以不超过3mg为宜。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防白细胞减少。

  (2)保泰松或羟保泰松: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能促使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首次剂量200~400mg,以后每4~6小时100~200mg,症状好转后减为100mg,每日3次,连服3日。本药可引起胃炎和水钠潴留。

  (3)消炎痛,药效与保泰松相仿,每次50mg,每日3次,连服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头痛、头晕、皮疹等。

  (4)布洛芬: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 天内迅速控制,副作用较小,偶有胃肠道反应。

  (5)萘普生:亦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的7倍, 250~350mg,每日二次。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易有反跳。因此只有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采用。

  2.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

  (1)排尿酸药物:适用于血液中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血尿素氮在14.3mmol/L(39.2mg/dl)以下者。

  ①羧苯磺胺(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小剂量0.25g,每日2次开始,两周内递增至0.5g。每日2~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皮疹、药物热等。

  ②苯磺唑酮:作用机理同上,但排尿酸作用较羧苯磺胺强。从每次50mg,每日2次开始,10天内逐步递增到每次10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00mg。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皮疹等。

  ③苯溴马龙: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每日一次, 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偶有胃肠道反应及肾绞痛。

  (2)抑制尿酸合成药物: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显著升高,对排尿酸药物过敏或无效,肾功能不全,血尿素氮在14.3mmol/L (39.2mg/dl)以上者。别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每次100mg,每日2~4次。可根据用药后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反应决定适当的剂量。副作用有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肿大和骨髓损害。用药期间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3.其他 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6、风湿热痹型: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银花、连翘、黄柏各10~15g以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威灵仙各10~15g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丹皮、生地、赤芍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秦艽、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

  7、痰瘀痹阻型: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瘀搜风。

  8、肝肾亏损型: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黄芪30g、川续断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附子5~10g、肉桂3~6g温阳散寒;肌肤不仁者加用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养血通络。

  二、其他治疗:

  (1)雷公藤根去皮15g、生甘草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2)稀莶草、臭梧桐各1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三、非药物治疗:气功对于本病的治疗可辅以气功调理,如练习放松功和内养功,以帮助疏通经络,活血通脉,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中药治疗:

  (1)尪痹冲剂: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风寒湿痹型痛风。

  (2)益肾蠲痹冲剂:补肾壮骨,疏筋蠲痹。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肝肾亏损型痛风。

  (3)舒筋活血片: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每次5片,日3次,适用于痰瘀痹阻型。

        针灸治疗:

      一般风寒湿痹宜针灸并用;风寒热痹则宜针不宜灸;正虚久痹以灸为宜。常用取穴,肩痛取肩。肩贞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他;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墟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常见的上述四种证型,前两型多见于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炎发作期,后两型常见于慢性关节炎及间歇期。临床上治疗本病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辨证用药为主,配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的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黄柏、生牡蛎、茯苓、泽泻、车前子、地龙、秦艽、山慈菇等药。急性期以用秋水仙碱为主配合清热通络的中药治疗,常用方为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慢性期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在选用丙磺舒或别嘌苓醇的同时,结合辨证选方遣药,既可减少西药的用量,还可减少其副作用,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用西药及单纯用中药者有效率明显提高。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
(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
(3)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无复发。
2. 好转:
(1)在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
(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

预后: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对症状及病程进展能加以控制和使之逆转。

痛风专家答疑

听说痛风也是酸性体质吗 痛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痛风? 得了痛风要怎么治 尿酸520多,痛风经常发作 请问得了痛风可以吃什么食物? 关于痛风的治疗 吃痛风的药有哪些 我是不是痛风了?吃饭时还有海鲜... 痛风的治疗

痛风相关视频

糖尿病痛风吃什么食物? 黄庆先 主治医师 内分泌科
痛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李玉慧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内科
痛风严重会怎么样 杨铁生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内科

痛风热门文章

肾病可以引起痛风吗 引起痛风的原因大揭秘 痛风患者补充维生素B需要注意什么 痛风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食物 脚踝痛风的症状 脚痛风患病原因是什么 膝关节少量积液怎么办 小编教你迅速解决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