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4 21:36:26
1.头皮裂伤(scalp laceration) 头皮属特化的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容易招致感染。然而头皮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虽然头皮发生裂伤,只要能够及时施行彻底的清创,感染并不多见。在头皮各层中,帽状腱膜是一层坚韧的腱膜,它不仅是维持头皮张力的重要结构,也是防御浅表感染侵入颅内的屏障。当头皮裂伤较浅,未伤及帽状腱膜时,裂口不易张开,血管断端难以退缩止血,出血反而较多。若帽状腱膜断裂,则伤口明显裂开,损伤的血管断端随伤口退缩、自凝,故而较少出血。
(1)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的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随致伤因素而异,除少数锐器直接穿戳或劈砍进入颅内,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外,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深达骨膜,但颅骨常完整无损,也不伴有脑损伤。
(2)头皮复杂裂伤:常为钝器损伤或因头部碰撞在外物上所致,裂口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创内裂口间尚有纤维相连,没有完全断离,即无“组织挫灭”现象,在法医鉴定中,头皮挫裂伤创口若出现“组织挫灭”,常暗示系金属类或有棱角的凶器所致。伤口的形态常能反映致伤物的大小和形状。这类创伤往往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严重时亦可引起粉碎性凹陷骨折或孔洞性骨折穿入颅内,故常有毛发、布屑或泥沙等异物嵌入,易致感染。检查伤口时慎勿移除嵌入颅内的异物,以免引起突发出血。
(3)头皮撕裂伤:大多为斜向或切线方向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舌状或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头皮撕裂伤一般不伴有颅骨和脑损伤,但并不尽然,偶尔亦有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这类病人失血较多,但较少达到休克的程度。
2.头皮撕脱伤(scalp avulsion)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由于表皮层、皮下组织层与帽状腱膜3层紧密相接在一起,故在强力的牵扯下,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骨膜也被撕脱,使颅骨裸露。头皮撕脱的范围与受到牵扯的发根面积有关,严重时可达整个帽状腱膜的覆盖区,前至上眼睑和鼻根,后至发际,两侧累及耳廓甚至面颊部。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但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3.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 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血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形成血肿,其所在部位和类型有助于分析致伤机制,并能对颅骨和脑的损伤作出估计。
(1)皮下血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于出血、水肿。由于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受皮下纤维隔限制而有其特殊表现: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扪诊时中心稍软,周边隆起较硬,往往误为凹陷骨折。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故其临床特点是:血肿范围宽广,严重时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缘一致,前至眉弓,后至枕外粗隆与上项线,两侧达颧弓部,恰似一顶帽子顶在病人头上。血肿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骨膜下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周界止于骨缝,这是因为颅骨在发育过程中,将骨膜夹嵌在骨缝之内,故鲜有骨膜下血肿超过骨缝者,除非骨折线跨越两块颅骨时,但血肿仍将止于另一块颅骨的骨缝。
1.头皮裂伤 因锐器伤、钝器伤而致,如切割伤或砍伤,高速尖器投射伤,头部撞击伤等。头部有裂伤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由于头皮血管丰富,血管破裂后不易自行闭合,即使伤口不大出血也较多。锐器伤伤口边缘齐整,钝器伤伤口边缘不整齐,可呈直线或不规则形。
2.头皮血肿 常与头皮挫伤并存或是深面颅骨骨折的一种间接征象。
(1)头皮下血肿:血肿位于表层头皮与帽状腱膜之间,此层内的血肿较局限。血肿部位常在暴力作用点。
(2)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出血弥漫在帽状腱膜下间隙,不易局限而广泛蔓延,血肿范围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一致,触诊有明显波动感,在婴幼儿,出血多时可并发休克。
(3)骨膜下血肿:多见于钝性损伤时头颅发生明显变形之后,血肿位于骨膜与颅骨外板之间,血肿不超过颅缝。
3.头皮撕脱伤 头皮多从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撕脱。全头皮撕脱的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同,前至眼睑及鼻根,后至上项线及发迹,双侧至颞部,由于创面大,出血多,极易发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