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产生的

2022-10-18 10:49:24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不能忽视的血液科疾病,给较多育龄期女性带来困扰,一旦发病可产生皮肤出血等表现,伴有鼻出血、齿龈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的情况产生。大家要将该病引起关注,且要留意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中掌握下述中的相关起因。

1、感染因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感染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特别是急性型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在发病两周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慢性型患者往往会因为感染因素而加重。

2、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也是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起因,由于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并且遭受到了破坏,从而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造了便利的发病条件,从而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3、脾

因为脾是自身抗体生成的主要部位,也可以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场所,因为脾出现异常之后,则会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发率。

可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性严重,病发后应当积极展开治疗工作,应当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治疗周期,可咨询医生选择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药物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必要时还要配合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与此同时需遵循治疗药物的相关原则。

上述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产生原因,可见该病的病因复杂,而且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大家要将该病了解透彻,出现皮肤出血等症状时,应当格外注意,且要积极展开治疗方面的工作。各位患者应当多休息,还要提高发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必要时均衡个人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