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容易治好吗

2022-11-29 09:18:02

吴寒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胃黏膜脱垂有时进食会加重疼痛,通常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出现,有时服用碱性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可通过胃镜检查作出诊断,必要时可采取组织病理学活检。发生病情要及时进行治疗,但如果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那么,胃粘膜脱垂容易治好吗?

胃黏膜脱垂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比较容易治好,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临床症状为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消瘦、轻度贫血,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病情较轻时,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中上腹部隐隐作痛、灼痛,甚至绞痛。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基本可以得到控制,但需要特别注意采用左侧卧位。

治疗上需要抑制胃过度蠕动,减少脱垂的可能性,可给予镇静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幽门梗阻者应禁食、胃肠道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胃炎、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相应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切除局部脱垂黏膜。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进一步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总之,胃黏膜脱落通过专业的治疗比较容易被治好,但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不同,治疗的效果也会不同。若患者身体条件较好的话,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更快。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患者心态好,平时适当饮食,恢复时间会缩短,大概在一个月左右。但如果患者胃黏膜脱垂症状严重,又不注意饮食调理,恢复时间可能在两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