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狭窄会引起胃黏膜脱垂吗

2022-02-24 11:15:39

房晓莉 主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幽门狭窄是一种消化道畸形,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跟神经丛发育异常、激素紊乱、遗传、孕期精神紧张或者是感染巨细胞病毒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且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4~5):1。那么幽门狭窄到底会不会引起胃黏膜脱垂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来说,幽门狭窄是有可能引起胃黏膜脱垂的。幽门狭窄会影响胃粘液、黏膜屏障、黏膜细胞的高度再生和重建能力以及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然后易引起相关炎症,致使胃黏膜与黏膜下层增生、肥大、松弛、冗长,在胃蠕动增强时与黏膜下肌层滑动,胃窦部黏膜脱入十二指肠而产生胃黏膜脱垂。因此,有幽门狭窄的人需高度重视起来,尽早治疗,尽量避免胃黏膜脱垂的发生。

当然除了黏膜脱垂之外,幽门狭窄还可能会引起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多种症状。这种呕吐是该病主要的症状之一,大多在婴儿出生第2~3周出现,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而且还会进行性加重,大多发生在吃奶后10~30分钟。大多数患病的婴儿额度的物体为乃至或者是奶凝块,不含胆汁,但带有酸味,少数为咖啡色呕吐,主要跟食管黏膜损伤出血有关。而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主要跟长期频繁呕吐有关,同时患者还会有排尿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体重长期不增加或减轻等症状。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幽门狭窄是有很大可能引起胃粘膜脱垂的。因此,建议患有幽门狭窄的人尽早去医院进行手术方面的治疗,改善病情降低胃黏膜脱垂发生的风险。一般该病主要通过幽门环肌切开手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术后恢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