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有哪些

2022-12-28 18:59:46

马艳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佝偻病就是我们平常说软骨病,这种疾病是由于维生素D的缺失而导致的,并且在小孩中发病率极高,因为疾病发展缓慢而且不容易注意,所以很多家长没有早发现孩子异常表现。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佝偻病的症状及其预防方法。

症状

婴儿的佝偻病最初往往表现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不安,夜间容易惊醒和多汗,在吃奶和哭闹时出汗更多,有时连枕头也会被浸湿;接着会出现骨骼发育方面的病变,例如头颅按上去有乒乓球那种弹性感,方颅,前囟门大而闭合迟缓,头后枕部的毛发稀少,牙齿的萌出和坐立、行走也迟于正常婴儿;胸部骨骼可表现为肋串珠,每一根肋骨的某一部位隆起粗大,纵向摸上去有如串珠,肋外翻和鸡胸;倘若孩子在佝偻病活动期时久坐、久站,还可能引起脊柱弯曲和下肢出现O形、X型腿;上肢表现为腕部的尺、桡骨远端呈圆钝面肥厚的“手镯状”。 造成维生素D缺乏 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量不足。乳儿期(2个月至1周岁)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很小,每天通常不超过100个国际单位。而此时孩子每日维生素D的需要为400 个国际单位,二者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生长在南方炎热地带的孩子很少患佝偻病。这是因为,身体里还能自己合成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条件。一般每天在户外活动2小时左右,体内就能通过转变而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所以说预防佝偻病主要是靠晒太阳和额外补充维生素D,服用鱼肝油或伊可新。 枕秃在婴儿中是很普遍的,有可能是因为缺钙,也可能不是,因为婴儿长期仰睡,不会翻身,所以后脑勺的头发不容易长出来。所以婴儿出现枕秃,妈妈也不用太着急,可以服用伊可新、多晒太阳和适量补些钙,基本上孩子头发在七八个月时都能长出来。

出汗多,有枕秃,不一定就是佝偻病许多家长照本宣科,以为孩子只要枕秃或夜间出现汗多,就一定是缺乏维生素D。其实孩子爱出汗,还有其他原因。孩子在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孩子睡觉时不太舒服就会出现摆头现象,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大家要注意,典型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和其他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预防

孩子从满月后就出现头发打片长且有枕秃,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早期一般从出生三个月有的甚至出生一个月后,就出现枕秃、环形脱发,6~7个月时,可能会出现鸡胸、漏斗胸、内眼外翻等,1岁多时走路出现O形腿、X形腿。[1]

预防佝偻病,只补钙是不行的。一般从孩子出生15天以后就应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俗称鱼肝油,尤其是早产儿,更应补充鱼肝油,补充的量要比正常足月儿大一倍,补充期间应注意观察,在孩子拉肚子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量,若补充鱼肝油后效果不好,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出现鸡胸、漏斗胸等骨骼发育异常时,再恢复就很难了 。

佝偻病是婴儿的一种高发病,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但是也不可小觑。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注意钙,维生素的补充。不要因为自己的营养问题而影响宝宝的发育!一旦发现孩子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就要多加注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