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12:46:00
小儿夜啼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脾脏虚寒证:表现为夜啼不安,哭声低微,午夜后更为明显,睡喜伏卧,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治疗上,可以采用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捏脊等手法。
2.心经积热证:表现为夜间啼哭,哭声响亮,常见于午夜前,睡喜仰卧,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尿赤便秘。治疗上,可以采用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揉内劳宫、揉总筋、捏脊等手法。
3.惊恐证:表现为暴受惊热,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啼声尖锐,时急时缓,喜偎母怀,精神不安,面色青白。治疗上,可以采用清肝经、补心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推攒竹、捏脊等手法。
4.乳食积滞证:表现为睡卧不安,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拒按,不欲吮乳,口臭,或呕吐乳块,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苔厚腻。治疗上,可以采用清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揉脐、摩腹、推下七节骨、捏脊等手法。
以上分类和治疗方法主要基于中医理论,对于小儿夜啼的处理,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小儿夜啼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