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的危害有哪些

2015-05-01 19:22:56

很多妈妈都知道小儿容易出现夜啼现象,专家介绍,小儿夜啼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婴儿白天都很好,能吃能睡,可是一到夜里就开始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往往这个时候很多新妈妈不知所措,用尽办法也无法使得婴儿停止哭闹,那么小儿夜啼的危害有哪些呢?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

小儿夜啼的危害有哪些?

婴儿夜啼会影响成长发育

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这是完全正确的科学事实。

人体的生长要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使人增高。人体一旦缺乏生长激素就导致生长停滞。生长激素在晚上熟睡时分泌量最多,若夜啼时间一久,势必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因而就影响到了孩子身长增加的速度。

婴儿夜啼最初是生物时钟上的原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昼醒夜眠的条件反射还未建立,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容易泛化,引起突发哭闹。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生后15天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逐渐开始形成,当白天睡得过多时,夜间就会哭闹不止。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或太冷、太热,太闷也会使小儿不适而哭闹。还有一些婴儿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闹不止。有的婴儿尿布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也要哭闹(一次性尿布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家有小儿的妈妈们要认识到小儿夜啼的危害,一般轻微偶尔的夜啼可以不用担心,但如果出现频繁或者小儿夜啼比较痛苦就要到医院检查治疗了。另外怀孕的妈妈也要注意了,在孕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能冻着,而且不能过多的食用热性食物,这些都是可以有效避免小儿夜啼的方法。

阅读 957462 31915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