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4 10:51:07
很多哮喘患者治疗之后从症状上有有很明显的缓解,心肺的功能有有所改善,哮喘是一种慢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疗上也要长期的保守治疗,治疗方法不确定,根据不同病情,和深浅不一的患者对药物的多少变更都在医生的建议下配合治疗。
当按照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规范化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理想,应主动配合医生寻找原因,如:是否持续接触哮喘触发因素(过敏原、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是否由于药物装置使用不当、是否合并导致哮喘难治的合并症(鼻-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是否吸烟或被动吸烟、有无药物因素(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解热镇痛药物等)、是否患有其他具有哮喘样症状的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
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并维持哮喘控制
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患者的有效实施二得以实现。医生应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其中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
哮喘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患者教育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一)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尽管对已确诊的哮喘患者应用药物干预,对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有效,但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危险因素,以预防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
许多危险因素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被称为“触发因素”,包括变应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药物。减少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接触,可改善哮喘控制并减少治疗药物需求量。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是职业性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估、治疗和监测
患者的起始治疗及调整是以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为依据,包括评估哮喘控制、治疗以达到控制,以及监测以维持控制这样一个持续循环过程。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进行综合判定,25分为控制、 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并不需要患者检查肺功能。通过长期连续检测维持哮喘控制,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作为肺功能的补充,既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家庭或医院,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慢性的哮喘疾病发作的规律性,首先会有很多外界因素引起哮喘患者发作,所以患者可以自身改变的情况下还要自己解决,尤其是饮食上,还有病毒的感染,感冒疾病的引发,要长期以调整和控制是手段治疗,以预防再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