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15:30:01
溶血指的是红血球的细胞膜在物理因子、化学因子与生物因子等的作用下,遭受损害产生破裂,内部原生质由细胞内部泄漏,致使红血球死亡的情形。从溶血反应的临床来看,其主要表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
1.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病人血浆内的凝集素与输血中的红细胞凝集原发生作用,会让红细胞凝集成团状,将部分小血管堵塞。患者会由于组织细胞缺氧缺血而产生胸闷、胸痛、背痛、头痛及四肢麻木等症状。
2.中间阶段
在中间阶段,红细胞会产生溶解状况,此时会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分散到血浆中,患者可产生黄疸与血红蛋白尿,通常还会产生高热、寒颤及血压显著下降等状况。中间阶段的发展速度适中,后续会加快反应,抵达最后阶段。
3.最后阶段
进入最后阶段时,大量的血红蛋白尿会由血浆进入肾小管,造成肾小管处的堵塞,再加上抗原和抗体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肾小管内皮细胞处于严重缺氧缺血的状态,最终会坏死、脱落。患者则可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会有少尿甚至无尿的表现,症状严重者会直接进入死亡状态。
上述内容就是溶血反应三阶段的主要表现。为了防止患者遭受严重的损害,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假如出现异常的状况,则应当立刻终止输血操作,保留剩余的血液,此外,还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标本,重新进行血型校验、交叉配血试验。
再者,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在其双侧腰部进行封闭处理,或对双侧肾区使用热水袋贴敷,以避免产生肾血管痉挛现象。还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其实口服液是可以的),促使尿液碱性化,进而可以减少血红蛋白结晶状况,防止其阻塞肾小管。最重要的就是,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机体状态与尿量,并如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