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是什么   

2014-05-05 13:20:00

张召力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第五医院

药疹是一种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性的遇见的病症,其主要症状表现在于皮肤以及其他部位的黏膜产生的病变,这样的话很多药疹病人的症状表现就会相对较为明显,这给药疹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要想根治药疹,就必须将这种疾病弄清楚。那么,究竟什么是药疹呢?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功能恢复期,所用药物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我国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草案)中明确规定不良反应的具体范围为:①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②新药投产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③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畸形、突变、癌变;④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⑤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⑥疑为药品间互相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⑦其他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药疹(drug eruption)则是主要发生在皮肤及(或)黏膜上的药物不良反应,故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或称为皮肤药物反应(cutaneous drug reactions,CDR),即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据统计,药疹占ADR的1/4-1/3,新加坡卫生部药物警戒权威机构统计2003年药疹占ADR中46﹪。药物不良反应由来已久,但在20世纪后期以来,医药学高度发达,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但发病率逐渐增多,新型的药物反应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ADR是一类不断发展的疾病,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认识。

皮肤是ADR中最常累及的器官,药疹在ADR中最为常见,波士顿药物监测协作组在37000名住院患者中统计医院常用药物的药疹发生率为2%。Hunziker等(1997)报告了瑞士3家医院1974-1993年20年中药疹患者数,在48005住院患者中有1317人(2.7%)发生过药疹。最常见的致病药物为青霉素及磺胺类,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为斑丘疹形皮疹(91.2%)及荨麻疹形皮疹,与上述波士顿调查结果相似。而在法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报告在住院病人中,药疹发病率约0.5﹪,外科病人中则为0.01﹪。但仅有约55﹪患者可确定药疹的发生与一种特别的药物有关。在临床表现中,主要为单纯的发疹型(75-95﹪)及荨麻疹型(5-6﹪)。

严重的药疹比较少见,Roujeau等(1990)及Schof等(1991)分别报告了在法国和德国所作的5年基于人口调查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发生率在法国为1.2/100万,在德国为0.93/100万。Rzany等(1996)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TEN、SJS/TEN重叠)发生率在德国为1.53/100万。Chan等(1990)报告了美国部分城市1972—1986年严重药疹发生率,在20~64岁组为1.8/100万,而20及65岁组则分别为7/100万及9/100万,最常见的致病药物为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及羟氨苄西林等。

上海市几所大医院皮肤科协作先后对1949-1954年的20万、1955-1958年的28万及1982-1986年的38万门诊初诊患者皮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疹在初诊患者中的比数分别占0.5%、1.2%及2.37%。

以上是对药疹以及引起药疹的部分原因做出了一系列的相应介绍,相信大家对药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话在应对药疹的时候就会更加清楚应该如何下手而不是对此稀里糊涂,导致无法对症下药,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走了不少弯路。事实上,只要能够正确使用某些药物,治疗药疹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