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4 21:32:36

王博敏 主治医师 临猗县中医医院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近亲结婚所致。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痛觉缺失(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十分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缺陷定位于1q,靠近CMT1B型的基因位点,该基因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又名Riley-Day病。好发于犹太族儿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为脊髓后根和脊神经节萎缩、变细,以腰髓段脊神经为明显。镜检发现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变性、消失。从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髓鞘和轴突变性。这种改变主要发生在细纤维。脊髓后索萎缩,部分脱髓鞘。间质结构组织及施万细胞增殖,脊髓的前角细胞及脊神经前根多正常。骨骼肌一般无明显变化。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节也可出现萎缩,神经细胞变性,减少。部分病人可有趾骨破坏,胫腓骨骨质增生。

1.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尸解病理资料显示,腰骶背根节小神经元细胞脱失,后根变细,脊髓后索和周围神经内的神经纤维数目减少。有髓和无髓纤维均受累,轴突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同时存在。

2.儿童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的周围神经病理改变与成人型相同。

3.先天性痛觉缺失的基因缺陷定位于1q,靠近CMT1B型的基因位点,该基因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病理解剖发现,后根节小神经细胞缺失,三叉神经脊束萎缩。皮肤有汗腺,但无神经支配。

4.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活检可见小有髓和无髓纤维均减少;尸检资料显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细胞以及感觉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生化研究发现本病尿中高香草酸排泄量增加,香草扁桃酸排泄量减少,血清多巴胺羟化酶减少。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健康指南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的分型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有四种分型即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儿童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先天性痛觉缺失、...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如避免伤害性损伤、加强营养、调节心血管功能...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应该如何预防?
  积极做好遗传咨询和宣传优生优育工作。细致调查其家谱,对可疑病例应及早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周围神经活...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由于感觉障碍,可导致对外在环境伤害因素的漠视,从而易外伤(烫伤、烧伤、刮碰伤等)。   自主神经...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感觉径路破坏性病变引起感觉减退或缺失鉴别。应做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特别是感觉障碍分布检查,结...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包括血糖、肝功、肾功、血沉、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