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稍神经炎与运动神经元病有什么区别

2020-01-02 15:48:13

许金云 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末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过敏,感染,中毒以及变态反应等症状引起的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在检查中可发现白细胞数量会轻度升高,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增高。运动神经元病指的是,人体中负责运动的神经元受损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最常见的主要有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渐冻症、进行性延髓麻痹等。

在临床表现中,末梢神经炎会有植物神经功能和运动障碍、而且还会出现远端对称性感觉。主要表现为:四肢有时会出现一系列不适,比如麻木、疼痛、过敏等感觉。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运动障碍,肌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肌张力低下,在病情晚期还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而运动神经元病在病发早起并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所以大多数患者在病情早期很难进行察觉。而且这种病情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在临床上主要会出现吃饭时吞咽困难,肌肉萎缩或者是肌肉没有力量。在临床上会出现这些症状的不同组合。

在诊断治疗方面。如果患者在之前有服用过异烟肼或者是重金属接触服用史,或者是尿毒症、糖尿病等相关病史,则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引起相关重视。在体检时,如果出现肌张力低下等相关类型的运动障碍,或者是四肢苍白冰凉,并且在运动之后难于出汗,并且皮肤会逐渐的变粗糙变薄,就要考虑是否为末梢神经炎。在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进行相关治疗。

当前对于运动神经元来说,并没有诊断的标准依据,如果怀疑是运动神经元的相关疾病,应结合影响检查,电生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来讲,肌电图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源性损害,则可以观察到明显异常的波形。

总的来说,两种病情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在发病过程、症状表现方面有所区别。运动神经元病在发病初期症状并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但是末梢神经炎会有一系列的不适。所以一旦出现不适,就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