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低血糖和胰岛素瘤的区别

2022-03-29 17:51:43

孟威 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胰岛素瘤又叫做胰岛素β细胞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多位于胰腺内且分布均匀。反应性低血糖又叫餐后低血糖反应,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心慌、出汗,多发生于餐后2-4小时内。反应性低血糖与胰岛素瘤均会引起低血糖,但二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和发病特点均不相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

1、病因不同

胰岛素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细胞不恰当地分泌胰岛素有关;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个人体质存在一定的关系。

2、治疗方式不同

临床上治疗胰岛素瘤常用吉非替尼、氯苯甲噻二嗪等药物控制胰岛素的释放,进而控制低血糖的症状。但若想根治胰岛素瘤,目前唯一的办法是进行外科手术,常见的有胰岛素瘤摘除术、全胰切除术等。在对反应性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抗胆碱能药物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或在餐后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使患者的血糖缓慢上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3、发病特点不同

胰岛素瘤患者的症状与血糖水平不成正比,发作后血糖不一定会降低,有时不给予葡萄糖补充也可以自行缓解;而反应性低血糖患者多在餐后2-4小时内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且发作时不宜服用糖类食物缓解,避免进一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加重病情。

虽然反应性低血糖和胰岛素瘤都会引起低血糖的症状,但二者在本质上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在治疗时要注意鉴别,确定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反应性低血糖患者重点在加强预防,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胰岛素瘤则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良性肿瘤的预后良好,手术治疗是首选,也可以采用药物控制、化学治疗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