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如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2019-12-25 17:54:13

薛磊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针灸是中医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常见疗法。基本分为针刺和灸法两个部分,针灸是属于中医的范畴,所以他治疗疾病的原则性理论是依据中医理念来的。中医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主要是位于肾和膀胱,在治疗的时候呢,以补肾气,固摄下元为主要治疗原则。

针灸需要通过针刺和灸法联动穴位和经络为病人进行治疗,从而让病人可以加强肾气,稳固下元,纠正膀胱失约,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主要通过针刺和灸法实现:

1、针刺。即用传统的银针或者现代的电针,结合穴位经络对患者进行治疗。

2、灸法。灸法种类比较多,艾灸法,雷火灸,温针灸等。特点是,灸法一般有热量,有温度,有提气补阳之效。

而针灸不管是针刺还是灸法,他们共同的原理都是通过经络和穴位的特点做出相应配穴,再对患者进行治疗。

1、穴位上的选择。针灸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疾病时,用的最多的有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临床治疗的方法,使用单纯针刺和电针刺,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补法针灸。可以达到稳固患者下元的目的,同时对患者肾气进行补充。其中,三阴交的使用针刺频率非常高,被认为是治疗尿失禁的必用穴位。

2、经络的选择。常用的经络则有任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腹部,主治泌尿系统病症。足太阳膀胱经与膀胱密切相关,也与泌尿系统的病理密切相连。对这两个重要的经脉纠进行合理针灸,可以达到补元气,提阳气,强肾气的功效。

3、配穴的原则。针灸的配穴规律主要是以局部就近原则选泽穴位,再配以经络相关远道取穴。局部就近取穴,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疾病上,即选择腹部穴位,再配以膀胱经上穴位。有疏通经络,提元气提阳气之效。远道取穴,主要依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意思就是主要的经脉经过的地方,会对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膝盖关节以及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对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灸不管是针刺还是灸法,他们都是依据经络穴位的作用按原则来进行配穴,再对患者进行施治。并非所有穴位都需要用到,依据不同的病症,由临近处和远端处做出相应的经络选择和穴位选择,再按原则进行合理配穴,从而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