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如何护理?

ask7377229401 分享 A-100%A+

2016-12-25 7:45:01
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晕厥等。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都有可能致心律失常。那如何护理心律失常患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步骤/方法:

1 用药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部分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其他副作用。用药时,应掌握用药剂量、时间和方法,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容易出现副作用;浓度太低、速度太慢又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应严密观察,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许多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异丙肾上腺素、奎尼丁等应在监护或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情况下使用。

2 心电监护——适用于做心电监护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包括二度Ⅱ型和三度)、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由于病人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其心、脑、肾血液供应骤然减少或停止,临床上常出现休克、晕厥、抽搐甚至猝死,如果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故应加强监护,将病人置于CCU病房或进行床旁心电监护。

3 心理护理——大部分心律失常病人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疾病的长期折磨,病人和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易产生消极、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不良的情绪和心理既可以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又影响疾病的康复,护士应具备有爱心和同情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取得病人的信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知识及时给病人以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帮助家属调整心态。

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