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回事

1次播放

段雪飞 20-11-23 18:40 在线咨询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的乙肝病毒感染在六个月以内造成的肝细胞的炎症损伤。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的病毒,它的感染的方式是通过血液或者是体液传播,所以看到很多急性乙肝的病人,仔细追问他们的流行病学史,是有过跟乙肝的携带者或者乙肝的患者发生亲密性接触之后,病毒进入到人体以后,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损伤。

  具体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甚至伴有眼黄和尿黄。这时候进行病原学的检查,能够发现是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有一个很重要的抗-HBC-IgM阳性,乙肝病毒的复制HBV-DNA往往是一个低病毒的复制,病毒载量不会太高。经过一个月左右积极的保肝、降酶治疗和足够的休息,90%以上的病人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表面抗原逐渐转阴,DNA逐渐的下降,达到完全的治愈。

  如果说超过六个月,表面抗原还没有转阴,那意味着急性乙肝已经转成了慢性,这样的概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成人,一般来说免疫力正常的成人发生了急性乙肝,95%是可以获得治愈的。

  专家提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指乙肝病毒感染,在六个月内造成的肝细胞炎症损伤。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引起肝损伤,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等临床表现;通过积极的保肝降酶治疗,大部分病人一个月左右能够恢复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