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2次播放

刘文生 20-07-04 17:01 在线咨询

  骨样骨瘤是一个,良性成骨来源的肿瘤,它的特征是直径1-2公分,通常不超过2公分的,一个椭圆形瘤巢,周边赋予厚薄不一的,反应性硬化骨所包绕构成。它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是X线片,增强CT和骨扫描和全身骨扫描来做检查。

  X线片可以发现病变部位,特别是皮质旁,可以出现一个明显增生的硬化骨,在病灶的中央可以出现一个,一公分左右的放射性透亮区,这通常就是瘤巢的部位。

  CT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一个病变,可以看到瘤巢周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骨,骨样骨瘤分成皮质型、髓质型两种类型。如果发生于皮质骨,可以看到反应性硬化骨非常的厚,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发生在松质骨周围,硬化骨通常不明显。骨样骨瘤好发于肢体长管状骨、手足骨及骨盆、脊柱等部位,它的特征是很鲜明的,一定要有一个小而圆的瘤巢存在,周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骨。

  它对于骨骼的破坏不明显,主要是产生的炎症反应,会产生严重的疼痛,造成局部的骨质增生和炎症表现。骨扫描显示病变,是一个放射性浓集区,核磁可以看到水肿带存在,CT可以显示瘤巢的位置。所以它的常规检查包括X线片,增强CT、核磁共振和骨扫描。

  专家提示:骨样骨瘤是良性成骨来源的肿瘤,它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增强CT,核磁共振和骨扫描。X线和CT检查可以发现瘤巢的位置;骨扫描可以显示,病变是放射性的浓集区;核磁可以看到病灶水肿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