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属于重疾吗 臀肌挛缩症有什么危害

发布时间:2018-06-12 07:49:49

一、臀肌挛缩症属于不属于重疾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自1970年Valderrama1报告以来国内外已有众多报道,但病因及分类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报告我所1982年9月~1997年6月收治的101例各种类型的GMC,并重点讨论其病因、类型和治疗问题。

  臀肌挛缩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清骨钙素、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血压、心电图

  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比较稳定,不受骨吸收因素的影响。通过血清骨钙素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特别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

  骨钙素值随年龄的变化以及骨更新率的变化而不同。骨更新率越快,骨钙素值越高,反之降低。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高转换型的,所以骨钙素明显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低转换型的。

二、臀肌挛缩症的危害有哪些

  臀肌挛缩症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发大转子滑囊炎,患者长时间运动或长时间并膝而坐臀部两侧就会有疼痛的现象。

  2、患者的髋关节内压力高,很容易起瘾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

  3、容易引发跌跤骨折等意外,尤其是老年人在活动时身体平衡能力差导致跌跤骨折等。

  4、患者的生活自信心会因为走路姿势难看或者臀小腿粗的失衡状态受到影响。

  5、臀肌挛缩症的髋关节内收症状会使人在开车刹车或者倒车的时候活动受到限制而发生意外。

  6、如果由他人不能理解患者的病情,就会引起患者憎恨他人,不愿与他人沟通,心理健康大大受到影响。

  7、由于患者体型失衡,很容易引起驼背、盆骨倾斜或者脊柱侧弯的甚至是两条腿长短不一的现象。

  8、如果不对臀肌挛缩症进行根治,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减少而逐渐加重。

三、臀肌挛缩症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且多为双侧。

  1、髋关节功能障碍

  患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

  体检可发现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圆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曲。股骨大粗隆弹跳感。Ober征阳性。

  2、骨盆变型

  病程长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骨骺肥大。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凸。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踝距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踝部距离相等。

四、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有关臀肌挛缩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臀部反复肌肉注射有关。文献报道的病例大多数因注射引起,对臀肌挛缩尚无确切的分类方法。我们认为臀肌挛缩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以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根据病因结合病变程度分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指导治疗臀肌挛缩。

  注射性臀肌挛缩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多见于有臀部肌肉注射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区域性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为1%~2.49%,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险的致病因素。本组病例显示开始肌肉注射的年龄越小,发病机率越高(平均发病年龄为2.7岁),说明婴幼儿免疫功能及解剖学的特点与臀肌挛缩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中6例(8.5%)合并坐骨神经伤的患者中5例漏诊臀肌挛缩,1例长期误诊为“婴儿瘫”,提示二者间的关系密切。神经松解与挛缩带松解手术应尽量同时并及早进行。我们体会,注射性臀肌挛缩大部分患者通过挛缩带部分切除松解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多数情况下无需显露坐骨神经,但病变广泛尤其在合并小外旋肌群或髋关节囊挛缩者,为防止损伤神经宜先显露坐骨神经。臀肌呈板状挛缩及估计松解手术困难的患者可采取髂嵴切开、髂骨外板剥离臀肌起点下移术。其优点是既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又可防止误伤坐骨神经和挛缩带广泛松解术后并发伸髋无力。

  特发性臀肌挛缩 发病原因不明,病前无肌肉注射史,无外伤史,无其它肌肉挛缩及家族病史。发病年龄不等,可为3岁以后或青春期发病。起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多为对称性双侧病变,病变较轻,多位于臀大肌外下移行于髂胫束处,呈片状挛缩,臀肌变性相对较轻,以筋膜变性增厚为主。手术切除该处片状挛缩条可取得满意疗效。

  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并发的臀肌挛缩 多发生于年龄偏大、股骨头脱位位置高、行开放复位、骨盆截骨术后的患儿,发生率为0.4%。由于手术范围广、组织损伤重、易发生纤维变性;高脱位的股骨头复位于原发髋臼以及骨盆截骨旋转、延长,张力下缝合髂嵴骨膜使臀肌相对延长、肌张力明显增高;加之术后外展位长期石膏制动等都可能加剧肌肉紧张度和缺血状态而发生纤维变性。其次髋关节囊缝合过紧亦可引起外展挛缩畸形。有作者认为是部分患者术前 臀肌挛缩症状轻微被忽视,骨盆延长后症状明显所致。其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充分牵引,术中髋关节囊不宜过紧缝合,髂嵴骨膜缝合时若张力过高可不在原位缝合。由于此类臀肌挛缩的形成主要与术后臀肌张力过高和纤维瘢痕化有关,我们体会髂嵴切开、臀肌起点下移手术比较适用于该型患者。

  臀筋膜间室综合征 很少见,多为单侧发生。主要病因是意识丧失后固定体位导致臀部长期受压或者外伤所致,前者由于全身并发症的存在常被忽视而延误诊断;后者因为伴发剧烈疼痛若能及时切开减压可不致引起此并发症。其病理机制与四肢筋膜间室综合征相同,最终造成间室内臀肌缺血坏死挛缩。但由于坐骨神经未直接穿过臀筋膜间室内,故无神经损伤症状或症状轻微。及时切开减压挽救活力尚存的肌肉组织可避免臀肌挛缩的发生,术后将患髋置于内收屈髋位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出现臀肌挛缩症状应择期手术松解。

  感染性臀肌挛缩 有臀部软组织感染病史,臀部及感染区域内可见引流或脓肿窦道形成的皮肤瘢痕。臀部软组织深在、广泛的感染可扩散到大腿造成股四头肌挛缩。臀筋膜、阔筋膜感染及肌肉坏死而形成的纤维瘢痕组织广泛而坚韧呈板状挛缩。对臀部感染的及时处理、预防感染扩散和感染控制后早期功能锻炼均有助于防止 臀肌挛缩的发生。挛缩松解手术需要感染完全控制后3个月以上进行,若合并股四头肌挛缩应一并处理。

  部分病例为多发性肌筋膜挛缩症的局部表现,挛缩症状缓慢出现逐渐加剧,病变侵及臀肌筋膜时出现臀肌挛缩症状。手术治疗仅改善关节局部功能,对病情的自然进展无影响,病残率高。文献尚有报道部分臀肌挛缩有遗传倾向,可有家族史,认为可能是在某种环境因素作用下以不同方式遗传的先天性疾病。

  臀部软组织肿瘤 在儿童中最为常见的是韧带样瘤,由于大多数肿瘤无痛或疼痛不明显而易被忽视。因肿瘤侵及臀肌及其筋膜导致功能障碍,常因臀肌挛缩的临床表现而就诊。故对单侧臀肌挛缩的儿童要高度警惕,臀部饱满无尖臀征并触及浸润臀肌、筋膜的包块是其最主要的鉴别点。早期诊断,广泛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受累组织包括周围部分健康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尚有作者报告,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后倾25°畸形连接引起酷似臀大肌挛缩症者表现,下蹲时两膝不能并拢,患髋最少外展30°才能下蹲。经截骨术将股骨颈前倾角纠正为10°时,臀肌挛缩症状体征消失。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