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4 08:19:35
1. 遗传因素: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
2. 心理因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1] 的内在心理基础。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的不协调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
3. 社会因素:另外,外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
4.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病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生活上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反复洗手。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对那些具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家庭搬迁、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性生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自己或身边的人严重感染传染病都可成为诱发洁癖的主要原因。
父母管教太严孩子易患洁癖,土耳其心理病学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时代受到家长的严厉管制而无法适时表达个人喜怒哀乐情绪的人,会很容易形成洁癖。
“洁癖”并不是讲卫生: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但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洁癖是指在讲究卫生方面过分讲究,尤其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总觉得会感染病菌,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过不久又重复,就像其他类型的强迫症患者一样。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可视为强迫症的一种,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
卫生是为了健康,但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焦虑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人适度地感染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患者,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者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心理咨询门诊有许多洁癖型强迫症患者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1.洁癖严重到强迫症的话,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2.系统脱敏疗法: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3.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3)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 厌恶疗法: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5. 满灌疗法: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有些孩子就患有内向,抑郁,叛逆等心理障碍疾病,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怎么样才能疏通心理障碍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最近一则6岁男孩地震自救的视频火了。究竟这6岁男孩是如何逃生自救的,作为我们成年人都应该去学习一下,这种教科书式的避险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
2019年的新年第一天,广西北海合浦发生了一起惊人的枪击案,一对父子惨遭枪击,二人均为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嫌疑人是受害人的亲属,目前已经投案自首,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等待嫌疑人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以及自己终生后悔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