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神经衰弱?

怎样治疗神经衰弱?

医生回复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神经衰弱(neurasthcnia)一词为美国精神科医生所创用。他把两个希腊字根“neuro”(神经)和“asthenia”(衰弱)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词;认为这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性障碍,没有可证实的病变存在。在这一疾病名称之下他列举了,失眠、脸红、嗜睡、瞳孔扩大、头部重压感……等数十种症状,把焦虑症、抑郁症、病症、疑病症、强迫症、恐怖症、心身疾病和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都包括在内。

他把神经衰弱看作是美国社会迅速工业化造成的文明病,认为这种病主要见于中上层白领阶级的脑力劳动者。三、四十年之后,这一名称便成为当时社会最流行的诊断名词,一些人甚至以患神经衰弱来炫耀自己身份高贵。

其后,Freud(1894)把神经衰弱归入现实神经症一类。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精神病学会分类把本病列入精神神经症一类。我国的CCMD—2(1989)把本病作为神经症的类型之一。DSM—III(1980)取消了神经衰弱这一诊断名称。ICD—l0(1992)则把本病置于其他神经定性障碍(F48)之下。

近一个世纪,神经衰弱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美国和西欧,本病的诊断由盛而衰,终至于消失。在东亚,本病仍然相当常见,其原因除社会文化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之外,更主要的是医生对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这一疾病名称,包括的范围过宽。其后,随着各种特殊综合病征的分出,使这一疾病概念迅速缩小。又出于神经衰弱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几乎都可见于其他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因难,我国精神病学家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制订了较明确的神经症诊断标准,使神经衰弱的临床诊断规范化;调查结果表明,本病仍然是最常见的神经症。

流行病学
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在15—59岁居民中,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为13.03‰,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58.7%,居各种神经症的首位。天津市区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9.1‰,占神经症全部病例的68.0%。女性患病率(15.78‰)显著高于男性(2.30‰)。起病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时期,以15-29岁较多见。

国外,本病的流行学资料缺如。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开始,神经衰弱就被看作是可由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整体性疾病。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都可成为神经衰弱的病因。

有人则认为本病完全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过度紧张,特别是过度紧张引起的不愉快情绪,是神经衰弱的原因。又有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疲劳状态,由过多的心理冲突引起。

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神经衰弱起因于性本能的受挫、攻击性受抑制、与无意识依存需要作斗争、阻抑受到强化,以及末得到解决的其他婴儿期冲突等。

我国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病因曾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不同职业人群中神经衰弱的调查资料说明,脑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半数以上患者反映工作或学习,主要是脑力活动,过度紧张。不仅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重:学习或工作因难,要求特别严格,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工作,更容易引起过度紧张和疲劳。

其次,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相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再次,生活忙乱无绪,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此外,感染、中毒、颅脑创伤和慢性躯体疾病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也可成为神经衰弱起病的诱发因素。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但没有人格缺陷的人,在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同样可以发病。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内抑制过程弱化。内抑制过程减弱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相对增高,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强而迅速的反应,从而使神经细胞的能量大量消耗。临床上,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容易兴奋,又易于疲劳。另一方面,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其调节和控制皮层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也减弱,从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常同时有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衰弱症状

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

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三拉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二、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的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可对声光敏感。

三、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