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还有的救吗?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肿瘤恰位于肝的入口,即肝门处,要达到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时需连同肝门一起切除,难度较大。手术中易大出血,而且手术很难保证剩余肝脏的功能,稍有不慎即会出现术后胆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上很少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往往只能做到姑息性局部切除。近几年来,随着对肝门解剖的深入研究,手术切除范围不断扩大,附加肝叶切除以及肝门部血管的重建等,使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不断提高。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上,术前对肝门部重要血管和胆管受浸润情况的正确评估很重要,若能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评估,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进行。评估手段包括US、CT、MRCP、ERCP、PTC以及血管造影等。根治性切除手术包括肝外胆道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血管骨骼化、广泛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纤维脂肪组织、神经、淋巴,必要时切除一侧肝叶,重建肝管空肠吻合。肝门部胆管癌多有尾状叶浸润,侵犯汇合部或左、右肝管者均须切除尾状叶。多数学者认为在正确估计侵犯程度的基础上积极行肝切除可改善预后。姑息性治疗包括经皮、内窥镜或手术

胆管癌的病因主要有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由于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3.胆管囊性扩张症 已有报道2.8%~28%的患者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在诊断为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5.致癌剂 放射性核素如钍,化学物品如石棉、亚硝酸胺、dioxin、poly

产生胆管癌的原因很多,下面是引用一篇详细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发病原因
   胆管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已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
  以上是对“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还有的救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