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的婴儿有口疮怎么办

对于婴儿鹅口疮图片这个问题你一定要给予重视,出生不久的小儿,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小儿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小儿的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婴儿或新生儿。这是因为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鹅口疮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粘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粘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对鹅口疮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讲究卫生,喂奶前用温开水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苏打水涂抹乳头。
   (2)婴儿食具奶瓶必须要清洁卫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热开水浸泡。
   (3)做好婴幼儿和体弱久病者的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再涂2%龙胆紫,每日3次-5次。轻症者2次-3次即愈。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5)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服制霉素或外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

婴儿鹅口疮的图片不用看了,你孩子应该是鹅口疮了。鹅口疮又叫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又称雪口病。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首先有粘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粘膜上出现散在白色斑点,状如凝乳,呈半粘附性略微高起。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成为外形不同的斑片。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经过数日,白色斑块的色泽,转为微黄,日久则可变成黄褐。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鹅口疮的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稍微疼痛。有时可出现患儿烦燥拒食,啼哭不安等情况,一般全身反应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假如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然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因此,孩子得了鹅口疮,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停止使用抗生素。小儿喂养用具要清洁与消毒。注重防止因喂养工作人员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可用

而真菌引起的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或“雪口”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用1%龙胆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很少.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建议到医院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以上是对“五个月的婴儿有口疮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