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结石和胆囊炎怎么办?

女  2016-02-03 02:03:05

病情描述:

前天晚上18点左右开始胰腺炎入院治疗血淀粉酶1474.7/L 昨天经过检查发现有17*17mm的胆结石 和胆囊炎 血淀粉酶6000多,现在仍在院治疗: 禁食 消炎现我想请问下:消炎后,是否需要马上做胆石手术?要是的话请问是消炎后马上进行手术,还是等恢复一段时间才做呢?

对于胆囊肿的危害,其实胆囊肿属于良性肿瘤,有人将其归入肾囊性疾病,胆囊肿的危害因其类型不同或发病情况不同,有很大的区别,有人多年有胆囊肿而正常生活,但有些人可能很快引起肾功能损伤。在胆囊性疾病中,囊壁厚而不光滑,液体为血性者,提示有恶变的可能,恶变率为3%~7%。位于下极的巨大胆囊肿,可压迫输尿管引起梗阻、积液和感染。本病的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先天性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异常和后天性损伤感染有关。本节重点介绍胆囊肿的危害相关问题。 胆囊肿的危害首先是给患者带来不适的症状。 单一囊肿没有症状,只有在它变得很大,引起腰背部疼痛时,才会有症状出现。发生单一囊肿时,有时你可用手指摸到腹部有一个软块。多囊肾病偶尔会引起血尿(尿中带血),或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囊肾病是没有症状的,除非囊肿终于取代了太多的肾组织,引发慢性肾衰竭。当此病到了引发慢性肾衰竭的地步时,症状才开始出现。 胆脏囊肿通常都是在由于某种其他原因去做检查时被发现的。许多胆脏囊肿患者并不知道他们有这种疾病。不过,严重的多囊肾疾病极为少见。在美国,约有2%的慢性肾衰竭疾病是胆囊肿所造成。 胆囊肿的危害最大的是造成肾衰

病情分析: 您好:可以这样来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7)积极治疗能引

近几十年来对胆囊炎、胆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饮食营养与胆囊炎、胆结石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胆固醇结石与人们的过度营养有关,而胆色素结石又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不无联系,胆色素结石的发生还和胆道蛔虫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对“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结石和胆囊炎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