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区脑膜瘤3个多月了,偏瘫还

 65岁 2016-02-20 01:57:52

病情描述:

岩斜区脑膜瘤3个多月了,偏瘫还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病因: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好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分类: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临床表现: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脑膜肉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

不知确诊肿瘤的大小为多少?一般直径5cm的脑膜瘤认为不太适合放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做为首选。当然这也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如果医生结合各方面建议手术治疗,那么可以到比较权威的医院去做手术,以免贻误时机了。手术治疗费用梢高,约4-10万。脑膜瘤的人群发生率为2/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好发,女稍多于男。好发部位为:幕上89%,幕下11%;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多见,其次为颅底,脑室内较少。近年来脑膜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许多无症状的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生长慢,病程长。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居多。 脑膜瘤多属良性,恶性或恶性变占1-2%。多为实质性,有包膜,血运丰富;肿瘤常较大、较深,与一些重要血管、神经相邻,使处理困难。临床表现以慢性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为主,可出现局源症状。由于麻醉、手术设备与技巧的显著进步,脑膜瘤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由于肿瘤性质与解剖特征,某些脑膜瘤处理仍属难题,有

脑膜瘤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病因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好发部位
   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
   分类 〈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临床表现
   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
  以上是对“岩斜区脑膜瘤3个多月了,偏瘫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