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有什么医治方法

男  2016-02-27 18:27:28

病情描述:

2011年5月底,刚发现的时候儿子的腹部大比如说肝,脾,胆囊,胰腺变大,腹部有大量水,贫血,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低等等............,在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静脉打白蛋白,肝泰乐,吃青霉胺等。。。,没有过没反应,以前没有发现《也就是说没注意过》我们祖母内这种病。

你好 肝豆状核变性是以青少年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其特点为肝硬化,大脑基底节软化和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又名Wilson病.本病的基本病因是体内各组织,尤其是肝,脑,肾,角膜等处铜沉积过多,导致组织损害和病变.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 虽在婴儿期肝脏就已有铜的蓄积,但6岁前罕有肝病症状发生,而50%在15岁前发病,偶有60岁才发病者,初起症状42%为肝病表现,34%为神经系统,10%为精神症状,12%为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或血液系症状,1%为肾损害表现,约25%患者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系统受累表现.
  关于本病自然病程 理论上分四期:Ⅰ期:铜在肝细胞质原始聚积直至达饱和状态,临床上无症状;Ⅱ期:铜从胞质转入溶酶体,部分释放入血.大多数(60%)患者铜的再分布是逐渐发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是,如此过程进展快,血铜突然升高可致溶血,肝内快速再分布可致肝坏死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Ⅲ期:肝外组织铜贮积,出现肝硬化,神经,角膜和肾损害,临床有相应表现,可出现溶血,可死于肝功能衰竭,也可

本病可以治疗,但无法根治
   目前大多数医院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低铜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类、坚果类、豆类、巧克力、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动物肝脏、血液等。禁用龟板、鳖甲、珍珠、牡蛎、僵蚕、地龙等高铜药物。
   二、使用药剂驱铜:
   (一)D-青霉胺。应长期服用,每日20~30mg/kg,分3~4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
   (二)三乙基四胺。对青霉胺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本药,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
   (三)二巯基丙醇。
   (四)硫酸锌。毒性较低,可长期服用。餐前半小时服200mg,3/d,与D青霉胺合用时,两者至少相距2h服用,以防锌离子在肠道内被D青霉胺络合。
   三、对症治疗:
   (一)保肝治疗。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二)针对锥体外系症状,可选用安坦或东茛菪碱。
   (三)如有溶血发作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血浆替换疗法。
   四、手术治疗
   肝移植,虽不能彻底治疗此病。因为本病不是肝脏本身出问题,而是染

肝豆状核变性无法根治,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低铜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类、坚果类、豆类、巧克力、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动物肝脏、血液等。禁用龟板、鳖甲、珍珠、牡蛎、僵蚕、地龙等高铜药物。
  二、使用药剂驱铜:
  1.D-青霉胺。应长期服用,每日20~30mg/kg,分3~4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
  2.三乙基四胺。对青霉胺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本药,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
  3.二巯基丙醇。
  4.硫酸锌。毒性较低,可长期服用。餐前半小时服200mg,3/d,与D青霉胺合用时,两者至少相距2h服用,以防锌离子在肠道内被D青霉胺络合。
  三、对症治疗:
  1.保肝治疗。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2.针对锥体外系症状,可选用安坦或东茛菪碱。
  3.如有溶血发作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血浆替换疗法。
  四、手术治疗
  肝移植,除非肝功能丧失衰竭,严重硬化,一般不推崇肝移植。
  以上是对“肝豆状核变性有什么医治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