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伴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造成了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交接处)、希氏束或双侧束支系统.完全性房室结阻滞通常是可逆的、一般由下壁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而完全性房室结以下部位阻滞常是永久性的、急性型常由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引起、慢性型常由传导系统(双侧束支)退行性变所致.心电图特征:(1)P波与QRS波有各自的规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2)如阻滞发生在房室交接处、则QRS波正尝频率40~60次/分.(3)如果阻滞发生在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心室起搏点源于心室内、则QRS波宽大畸形、频率20~40次/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撒于原有心功能状态和心室率的快慢.病人常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严重者出现心源性昏厥、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体征:心率慢而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特别响亮(大炮音)、是房室收缩时相变动的结果、偶可听到心房音、有时在心音间歇期间更易听到低钝的心房音、可见颈静脉搏动.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和每搏量增大、病人可有收缩压增高、脉压加大、甚至有水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 的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3∶1、4∶1、5∶1 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似. 大多数患者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感.在体力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如心室率过于缓慢、尤其是心脏同时有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或并发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急性心肌炎者、则症状可较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发展为晕厥、阿-斯综合征.由于舒张期心室充盈量与每搏量的增大、可出现脉压差增宽及轻至中度的心脏扩大.预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预后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近似.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预防发生本病的关键.熟悉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心脏手术时严密的心电图监测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根据阻滞部位及心室率快慢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心室率较缓慢、心率<40 次/min、且QRS 波宽大畸形者、房室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下、对药物反应差、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脑综合征的发生.饮食有

降压药物治疗一、降压治疗的目的 ①抑制病情进展、推迟动脉硬化;②防止或延缓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③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④恢复或保持劳动力.二、降压治疗的指征 高血压2级以上(≥160/100mmHg);合并糖尿病或有右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未获得有效控制;高位和极高危患者均应使用药物强化治疗.三、血压控制目标 由于血压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相关、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对于中青年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高血压仍将复发.四、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1. 利尿药
    氢氯噻嗪 12.5毫克
   每日1~2次(噻嗪类利尿药)
    氯噻嗪
   25~50毫克 每日1次(噻嗪类利尿药)
    螺内酯
   20~40毫克
   每日1~2次(噻嗪类利尿药)
    氨苯喋啶 50毫克
   每日1~2次(潴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 5~10毫克 每日1次(潴钾
  以上是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伴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