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踝关节退性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组成。髓核是半流体胶状物质,被纤维环四周包围,其上下方为软骨板,椎间盘是椎体连接的部分。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腰椎间盘的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54。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本病发病率目前尚无准桷统计。据报道;门诊腰腿痛病人约占门总人数的2/5---3/10,而腰椎间盘突出占腰腿痛病人的18%,40岁以上病人约占20%--35%。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病因病机 1、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诸病原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有创伤.劳损及受寒等.(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人过20岁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其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进展为最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性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一腰椎平面一下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一腰椎间盘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是人体负重活动的枢纽,在受外力时,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2)外伤: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成生理性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就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

你好,考虑是关节炎,有症状就要及时的治疗,初始患病关节亦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外伤性关节炎多因外伤或持续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形成骨刺,表现为患病关节肿、痛及运动障碍,易发生在持重关节、如肩、膝、踝等关节,运动员及青壮年中多见。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如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骨性关节炎由组织变性及积累性劳损引起,多见于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发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颈、腰椎等处,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硬(经轻微活动后会觉疼痛减轻),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或何种类型的关节炎,均应及早诊治,以免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根据病情发展程度不同,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于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的病人,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手段;对于早中期的病人,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并配合其他方法辅助治疗。要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手
  以上是对“膝关节、踝关节退性病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