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测定:231,有何危害?

肌酸激酶(CK),旧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CK的检测是心肌和骨骼肌疾病诊断中最特异和最造纸厂的指标。其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来表示。 血清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 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单纯肌酸激酶220U/L,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也

你好:心梗三项:主要包括三个指标:肌钙蛋白cTnI(广泛用于临床对心肌损伤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检测)、肌红蛋白Mb(是检测心肌梗死的早期指标,一般用于评价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及再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疾病相关的一组酶 ,主要包括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 (α-ΗΒDΗ ) ,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心梗三项是心肌梗塞时最为敏感的血清学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时通常检查心肌酶谱,但目前也有些临床医生把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Mb列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检查指标。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脑型,杂化型和线粒体型.不同的同工酶的增高意义并不完全一样的,肌肉型的增高通常是肌病的表现,杂化型的增高与心肌损害有关,
  发热导致代谢增加,肌肉等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肌肉酸苦等,供能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酶进入血液循环,就高了,
  主要看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高低,才有意义!
  以上是对“血清肌酸激酶测定:231,有何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