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有哪些症状

目录

1.脑供血不足有哪些症状?

问:性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发病时间:一年半化验检查结果:脑供血不足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林燕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脑供血不足早期症状就是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也可以出现突然体位变化而出现一过性黑晕。指导意见:但是看你23岁,一般不会有很严重的脑供血不足,是否是在医院检查后得出的结论。

查看原文>>

2.请问脑供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头晕

问:请问脑供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头晕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吗?谢谢!

娄长芹副主任医师:当身体患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会出现头晕头迷,身体疲劳,嗜睡等症状,有必要到医院体格检查确诊以后,可以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药物,综合调理身体。

刘国栋主治医师: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的头晕,头昏,头痛;常伴有心烦,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个病的原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单纯的头晕不一定是脑供血不足,高血压也有这个表现。

爱心医生:你好,头晕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同时也有其他原因.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而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下几点:1>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2>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3>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查看原文>>

3.老年人脑供血不足有什么症状

问:病情描述:头晕睡眠不好饮食业没以前好了 精神也没以前好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医生建议吃 心脑键胶囊 甲黄酸倍他司订片复方丹参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大家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冯罡副主任医师:通过您的描述,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典型表现,脑供血不足可以表现为头晕头痛,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应该多注意休息

爱心医生: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身体虚弱,和头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多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锻炼。指导意见:因此建议你要注意提高睡眠质量,每天适当运动锻炼,就可以改善的啊明白吗。

张俊婷医师:病情分析:如果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头痛,多休息,减少活动有必要指导意见:一般来说通常有西比灵,因为它不仅改善脑供血,还会提高睡眠质量

查看原文>>

4.脑供血不足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东西好

问:病情描述:就是头晕,手有时候会麻木,还有出现耳鸣,头发木: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脑供血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吃什么会好,要坚持什么锻炼

刘心强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早期脑供血不足是可逆的,只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就可避免或延缓中风的发作. 指导意见:一旦出现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时,要尽快就医,找出病因,并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惠丽超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您好,建议注意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和戒烟酒,指导意见:有头晕服用尼莫地平西比灵脑灵素丹参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这个只能减轻症状的啊

李晓雪医师:病情分析:供血不足治疗可以服口服西比灵,盐酸倍他司丁。指导意见: 平时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饮食上注意尽量少食肥肉,动物及植物油,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木耳,豆制品,保持生活规律,尽量不要熬夜。

查看原文>>

5.脑供血不足都有什么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问:脑供血不足都有什么症状、是什么引起的?脑供血不足都有什么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王丹副主任护师:病情分析:您好,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指导意见:颈椎骨质增生或者脑血管畸形或者脑血管栓塞都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建议您有不舒服的地方还是尽快去医院看看吧。 提问人的追问 2014-04-02 19:08:07谢谢!,感谢医生的回答 回复人的回复 2014-04-02 19:24:07不客气,建议您尽快到当地的神经内科就诊,主要是要诊断清楚才好解决问题

叶秋艳医师:病情分析:你好,一般脑供血不足多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所引起。有头晕,麻木,乏力等症状。指导意见: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章江平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你好,一般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因素很多,常见有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还有脑梗塞,血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都可能引起的。一般多出现头晕,头昏,严重与呕吐,神志不清等。指导意见:建议如果有不适症状,可以考虑到医院做个头颅CT就可以明确的,一般常规针对性治疗可以适当服用尼莫地平,脑心通,平时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

查看原文>>

6.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有那些?

问:我想知道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有那些?因为我妈偶尔出现记忆障碍的情况,我想请教专家这是不是脑供血不足啊,谢谢!! 

爱心医生:有可能是啊。

爱心医生:这种情况要考虑一过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系指由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约占同期缺血性脑血管病7%--45%,有20%--40%的病人在数年内发展成脑梗死。 【病因与发病机理】 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疾病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理目前有多种学说: 一、微血栓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后脱落形成的微小栓子,经血液循环阻塞脑部小动脉,而造成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当栓子碎裂并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因脑动脉血流有一定的方向性,脱落的微栓子总是沿着一定方向进入同一动脉,故反复出现同一部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脑血管痉挛 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和出现血流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但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脑血管结构的特殊性,不易发生痉挛。不过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痉挛无疑可以发生于颈内动脉与脑底动脉环,脑血管造影可见大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广泛的和局灶性脑血管痉挛;脑部手术时对脑的大动脉进行操作时,可见动脉的管径显著变细。因此在持续的高血压、局部损伤或微粒子的刺激下也可引起脑动脉痉挛,和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突发一过性血压过低和脑血流量减少可导致本病发生。血压回升,症状消失。如心律不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局部血流量的减少而发病。此外,体位性低血压引发椎--基底动脉TIA者亦不少见,尤多见于老年人。 四、颈部动脉受压 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因动脉硬化或先天性迂曲、过长而扭曲,或颈椎骨刺增生压迫椎动脉,当头颈过伸过仰或转向一侧时常可引起本病发作。 五、脑内、外盗血 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当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在其发出椎动脉之前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该侧上肢动脉内压力降低,活动时颅内血液经椎动脉倒流入该侧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而引发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六、其他 如血管壁发育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脑动脉纤维肌层发育不良、烟雾病、血液成分异常(如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尽管有以上多种学说,但无一能解释所有病例的发病,可能与不同疾病有不同发病机制或多种促发因素的组合有关。    【临床表现】 一、临床特点 1.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多于女; 2.发作历时短暂,持续数秒至24小时,一般常为5-20分钟; 3.症状完全恢复,一般不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4.反复发作,一周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性症状及其严重性,取决于受损的血管及受损程度。 二、临床类型 按缺血部位可分为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 1.颈动脉系统缺血性发作较少见,持续时间较长,易引起完全性卒中,以发作性偏瘫或单肢轻瘫最常见。如属大脑前动脉TIA,病灶对侧肢体瘫,下肢重,上肢轻;如系大脑中动脉,病灶对侧肢体瘫,上肢重,下肢轻;如属颈内动脉TIA,对侧上下肢瘫痪程度相同,伴有特征性同侧眼球失明和Hner征,有时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常引起失语、失读、失写及失算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发作较多见,发作较频,持续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症状。以眩晕、呕吐、视物不清或变形、站立或行走不稳、眼震、视野缺损、复视、听力下降、球麻痹、交性瘫、轻偏瘫、四肢瘫等症状最常见。少数有猝倒发作,常在迅速转头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而倒地,意识清楚,常在极短时间内自行起立。此种发作可能是双侧脑干内网状结构缺血使机体肌张力突然减低所致。     【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TIA发作持续时间短,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无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病史。其要点如下:①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严重颈椎病等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病人;②有典型的颈动脉或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或两组以上症状的合并出现;③发作的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等特点;④辅助检查提示动脉硬化、心电图异常、严重颈椎病或锁骨下动脉杂音,特别多种结果阳性时,支持TIA诊断,⑤必要时行颅脑CT或MRI,MRA及DSA检查协助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一、局灶性癫痫各种类型局灶性癫痫发作的表现与TIA有相似性,如癫痫感觉性发作或运动性发作易与TIA混淆。无张力性癫痫发作与猝倒发作相似。较可的是进行24小时脑电Holter监测,如有局灶性癫痫放电则可确诊为癫痫,如无异常则考虑为TIA的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脑内有局灶性非梗死性病灶,也可考虑为癫痫。 二、美尼尔病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天),伴有耳鸣,多次发作后听力减退,且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三、晕厥病前多有眼发黑、头昏和站立不稳,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和血压下降,和一过性意识障碍但倒地后很快恢复,且无神经定位体征。多于直立位发生。 四、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为主,较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发作时间也较长。   【治疗】 无论何种因素所致TIA都应看作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者。本病可自行缓解,治疗着重于预防复发。 一、病因治疗 查找原因和进行积极治疗,尤应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等的防治。 二、药物治疗 1.脑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早期使用可明显减少和终止TIA临床发作。可选用倍他啶2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静滴。维脑路通、西比灵等也可能有一定效果。 2.抗血小板聚集剂可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如无溃疡病或出血性疾病者常用阿司匹林治疗每日50mg--300mg不等,多数认为以较小剂量为宜,若长期服用剂量还可减少。潘生丁(25mg每日3次)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起协同作用,且可减少阿司匹林剂量。如病人不宜用阿司匹林或服用阿司匹林疗效不理想者,可改用噻氯吡啶(Ticlopidine200--250mg每日1--2次)或力克栓(ticlid)250mg,每日1次),治疗中,均需注意加强对出血等毒副作用的防治。 3.抗凝治疗对发作频繁、病情严重和逐次加重,且无明显抗凝治疗禁忌者,及早进行抗凝治疗对减免发作和预防脑梗死均有积极意义。常用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同时第一天可口服新双香豆素300mg或双香豆素100--200mg或华法令4--6mg。每天检查凝血酶元时间及活动度,待稳定后每周测一次,以调整口服药量,要求静脉凝血时间维持在20--30分钟,凝血酶元活动度在15--25%。以后维持量为新双香豆素150--225mg,双香豆素25--75mg或华法令2--4mg。治疗期间应注意防治出血并发症。停药应逐渐减量,以免发生"回跳作用"。由于此治疗难以控制药量,且出血并发症多,目前国内较少采用。 4.钙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止钙离子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具有防止脑动脉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和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一般多选用西比灵5--10mg,每日一次。 5.其它如体外反博、紫外线光量子疗法和血液稀释方法,以及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中药也可选用。 三、外科手术治疗 经血管造影证实有颈部大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病变,药物疗效差,病人一般情况允许,且有条件者可考虑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支架放置术或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对消除微栓塞、改善脑血流量和建立侧支循环均有一定疗效。由于并非根治方法,且手术指征及效果尚未肯定,国内尚较少采用。 【预后及预防】 就本次TIA而言,可完全恢复正常;但对频繁的TIA如不积极适当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病人在数年内将发展为完全性脑梗死(颈动脉系统TIA的发作频率比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低,但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却较高)。1/3病人经历长期、反复发作后可导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另1/3病人可能出现自然缓解。 预防关键在于查找病因,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等本病的主要因素进行治疗,防止复发。

查看原文>>

7.脑供血不足什么症状吃什么药效果好

问:

陈小军副主任医师:病友,您好!从您给我提供的信息来分析病情。 通过生活上面调理。可以口服尼莫地平、养血清脑颗粒等。观察药物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也祝您身体健康。

钟文江主任医师:病情分析: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一般有: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全身乏力指导意见:首先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饮食清淡,少吃糖、盐和猪油。调理方面主要服用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微络康多肽地龙,对疏通血管调理供血不足的症状很重要。

爱心医生:脑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减少,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的症候群,典型症状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嗜睡,以头部后仰或突然转向一侧时突然出现.可以用西比灵胶囊治疗,加丹参脉通效果好,天冷注意保暖,尽量低盐低脂饮食。

查看原文>>
搜索更多专家答案 >>
看了又看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