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从出生到现在,相信每个人都得过大大小小的疾病,得病后我们需要相关的治疗才能很快的恢复。在这些治疗方法中,输液就是其中的一种。首先,我们再来明确下输液的大概定义: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目的是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在输液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如果出现药物感染或者患者对药物过于敏感就有可能出现输液反应。那么,何谓输液反应?出现了输液反应,我们又应当如何处理?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进行简单的讲述:
输液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临床上,输液造成的发热反应主要表现有:浑身发冷、寒战、患者的面部和肢体末端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与此同时可可伴恶心、呕吐、头痛、烦躁不安等,个别严重者可有昏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现象,继而出现休克和呼竭等严重症状而导致死亡。当然了,每个个体由于基因的不同,发热反应出现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发热反应的严重程度还与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多少、致热源的自身性质及患者的耐受程度相关。
由于输液反应造成的后果轻则仅为轻度的发热,重则可造成病患的死亡。因此临床对于输液反应十分重视。临床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与此同时会进行相关的病程记录以备后续的检查和治疗,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临床一般不拔针,因为静脉穿刺会造成局部静脉的痉挛,拔针后再次穿刺会十分困难,当病情十分危机时,不能及时的建立救治所需的静脉通道会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对于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及血清样反应,临床一般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异丙嗪肌注的方式来缓解病情,同时给予换患者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对于个别严重出现的过敏性休克症状时,会立即肌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临床有效的抗休克药物。相比治疗方法,临床上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对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我们应当做到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也应根据病患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