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高,因此并不能排除冠心病或者心肌病变导致房颤的可能性。持续性房颤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它可使患者的血液发生动力学改变,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肌会发生不规整的收缩,可在其心房壁上形成附壁血栓,而附壁血栓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等)的重要原因。因此,房颤患者应积极地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目前,在临床上被公认的最有效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据临床统计,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后,可使其脑卒中的发病率下降68%,可使其死亡率下降33%。但如果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剂量过小就无法达到抗凝治疗的目的,而如果服用的剂量过大则又会使患者产生出血倾向。所以国际上规定,房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定期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即用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除以正常人的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所得的数值),并以此来确定华法林的服用剂量。也就是说,房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使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保持在1.5-3.0之间。一般来说,房颤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初期至少应每周测定一次上述比值,待病情稳定后再改为每月测定一次。但实践表明,许多房颤患者因担心服用华法林后会出现并发症(主要指其身体的某一部位出血),或者嫌服用华法林后需定期测定上述比值太麻烦而没有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这就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
在临床上,房颤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初次服用华法林时应每日服一次,每次服2-3毫克。之后,大多数的房颤患者都可每日服华法林5毫克左右并长期坚持服用。②在服用华法林期间若患者的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应立即口服维生素K1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到医院求治。③患者一旦因所患有的其他疾病而发生了出血现象(如因患糖尿病而导致的眼底出血),或将要实施某种手术时则应停止进行抗凝治疗。④为了安全地进行抗凝治疗,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时如果确实无法做到每月测定一次上述比值,也应至少每3个月测定一次。⑤年龄超过75岁(因其自身凝血机能比较低下)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房颤患者不宜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