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参观采访罗浮山国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备受认可

2016-08-03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记协主办、香港商报承办的“2016世界主流财经媒体看广东创新发展”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于4月17日下午正式拉开序幕!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彭博社、路透社、德国商报、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意大利广播电视台、荷兰金融日报、西班牙国家报、波兰通讯社、联合早报、凤凰网、金融时报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家主流媒体60余位记者赴粤展开为期七天的参观采访。

    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跟罗浮山中医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惠州博罗县罗浮山成为此次行程的首站。40家境内外主流媒体记者就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创新、中医中药应如何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及走出国门等内容进行采风、采访。

             罗浮山国药研发总监张清民在青蒿园讲解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先到罗浮山风景区参观了青蒿园、洗药池和罗浮山百草油非遗长廊等。据介绍,罗浮山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1200多种为药用植物,天然的中草药库为孕育出远近驰名的罗浮山百草油提供了条件。

    进入罗浮山百草油非遗长廊,中外记者们被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文化吸引,认真阅读壁画、书籍,并现场进行了激动的讨论。张清民总监现场为记者们介绍及答疑,张总介绍到,罗浮山百草油原方出自1600多年前的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之手,由68味罗浮山道地药材和11种植物精油历经72道繁杂的工序才能制成。在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等方面有神奇疗效,主要用于感冒头痛,蚊虫咬伤,无名肿毒,舟车眩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清明节过后的蚊虫数量剧增,参观文化长廊时许多记者的手臂都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见此情形,罗浮山国药工作人员立刻递上罗浮山百草油,涂抹在患处,顷刻间就达到了消肿止痒的神奇功效,令在场的记者无不交口称赞。

           罗浮山国药研发总监张清民在介绍罗浮山百草油

                  外国媒体在讨论罗浮山百草油功

   “第一次来惠州罗浮山,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屠呦呦获奖的青蒿药草感觉非常新鲜。”来自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的驻北京站记者周咏梅说,惠州给她的第一感觉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城市。“我觉得每个城市推广自己的旅游都应该具有独特的品牌文化,像罗浮山景区能够把中药文化融入其中进行推广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离开罗浮山景区,采访团来到罗浮山脚下的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罗浮山国药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状况。

                  中外主流媒体到达罗浮山国药

    在公司一楼中医药文化产品展示厅,行政人事部向记者们介绍了罗浮山国药的发展历史、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成药研制与生产、传统中医药文化对外推广等情况,并播放了罗浮山百草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

              记者们参观企业文化产品展示厅

    作为惠州乃至岭南地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践行者,罗浮山国药秉承“融古今智慧,创国药名牌”的理念,四十多年来,公司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如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风湿膏等,就是传承和发展罗浮山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很好例证。尤其罗浮山百草油,由于在制法上仍延续道家制法的精髓,因此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罗浮山国药多年来在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上作出的努力倍受中外媒体记者关注,更是引起不少境外媒体对罗浮山国药中药发展的兴趣。中外记者纷纷表示,“罗浮山百草油是岭南中医药学的承载和见证,对研究道家文化、岭南医药和罗浮山百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有外国记者了解到罗浮山百草油与青蒿素都与葛洪有关后,表示罗浮山百草油这么有价值的中医药宝物应该让国外更多人了解与使用。

                 廖志钟总工程师为记者解答疑问

    罗浮山国药执行董事、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陈新泉,罗浮山国药总工程师、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廖志钟分别向记者们介绍到,“罗浮山国药立足于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却不固步自封。始终走在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探索路途上,为了改变传统中医药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面实现与世界接轨的全自动化、全封闭、模块化的生产方式,确保企业未来蓬勃发展中所需的强大产能保障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保障。罗浮山国药斥资1.5亿元投资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提取车间。”

    随后,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记者们配合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洁净服更换,并进行消毒等工序后,由陈新泉董事与廖志钟总工程师带领,分批进入车间参观采访。

              陈新泉董事带领记者参观新提取车间

    罗浮山国药新提取车间总投资1.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为1.2亿元,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建成投产后,年处理药材能力将会达到3万吨。罗浮山国药副总经理张清民也透露,“新提取车间计划将于6月进行全面投入运行生产。”

    记者们参观提取车间结束后,盛赞以罗浮山国药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在创新与发展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不少记者感叹,在中医药方面,这样的生产线是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最后,中外记者纷纷表示,罗浮山国药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果值得肯定,并希望企业在今后中华中医药“走出去”的工作上继续做好带头作用,做出更多成绩。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各种经典著作和珍贵资料,逐渐散佚,保护和弘扬岭南乃至整个中华中医药这笔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后人能够全面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继承古人的心血结晶,是罗浮山国药一直在践行的历史使命!此外,立足传统,开拓创新更是罗浮山国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为了不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罗浮山国药必将始终怀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与中医药从业者一道,努力实现中医药文化新的辉煌!

相关资讯
医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