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下降

症状概述 医患问答 专家观点 相关疾病 相关经验
症状概述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饮食禁忌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查看详情]

食欲下降的鉴别

  主要与进食障碍鉴别。进食障碍在儿童期是一类颇受家长及医师重视的问题。据对528例独生子女的调查,因心理卫生方面问题导致进食障碍发生率高达78.64%,其原因主要是喂养方法不当、过分溺爱、依赖过度、孩子执拗任性、凭兴趣进食、缺乏温暖等。

  一、偏食

  偏食是指小孩只喜欢吃某些食物,而不吃另一些食物。小儿偏食与家长和周围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大人日常对食物的评论在小孩心理上留下的好恶印象有关。如有的家长自己就有严重的偏食习惯,甚至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只重视给孩子补充蛋白质,而忽略了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造成小孩偏食的另一原因是家长不懂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为孩子准备的膳食很单调,单调的食物多次重复,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即便是小孩爱吃的食物,吃得过多,也会产生厌恶感,从而造成偏食。

  二、厌食

  厌食是食欲抑制的严重形式。小儿厌食的发生与内外环境的影响有关。如正在进食时,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或听到不愉快的声音,可引起食欲抑制,甚至厌食。最突出的是,在儿童和少年中存在一种严重的以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在临床上称为神经性厌食。这是一类故意节食使体重明显减轻的进食障碍。这种毛病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起初,患者担心自己身体发胖,有的人身体已明显消瘦时还以为自己太胖,因而主动控制自己的食量,或采取过度运动、引起呕吐、腹泻等方式以减轻体重。严重时可使体重减轻25%以上,最终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尽管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但许多学者认为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与本病有明显关系。这可能与近几十年来青少年盲目地追求苗条有关。

  三、贪食

  贪食症是指发作性、不能自控地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这类患者有难以遏止的摄食欲望,至少每周发作两次,每次均大量进食,若得不到进食机会便心慌意乱,坐立不安,诉述强烈的饥饿感。

  四、异食癖

  异食癖是指持续性的咬食非营养性物质,如泥土、污物、石头及纸片等,可导致铅中毒、肠梗阻、肠道寄生虫病等并发症。这类患者常伴有其他形式的精神异常,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肠道寄生虫和微量元素缺乏者也可出现短期异食行为。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可能出现异食,

  总之,各种进食障碍或饮食的心理卫生问题要早期预防。从小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健全的性格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食欲下降发生的缓急、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有无其他伴随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咽下困难等,有无腹泻、便秘、腹痛,有无服用药物史以及饮酒史,有无结核、胃炎、肝炎、肾脏病、糖尿病史,有无精神创伤史及明确的诱因,体重有无改变。注意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皮肤有无黄染、脱水、水肿、色素沉着,有无心脏增大,有无肝淤血,肝颈静脉回流征是否阳性;有无肝硬化、脾肿大及腹水征,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