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自我刺激与干预呢?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类常见于自闭症儿童的挑战性行为,会影响其注意、学习与社交,并对同伴学习和课堂教学造成一定干扰。了解自我刺激行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整体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起看下:
一 自我刺激行为的定义及表现
从行为特点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重复行为、刻板行为相似,都具有刻板、重复、持续、不适应等特点。因此,有学者认为自我刺激行为是刻板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行为功能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为个体带来或消除内部的感觉刺激,对外部环境没有明确目的。换言之,这类行为是由个体内部产生的感觉“快感”所驱动的,往往很难消除。从行为形式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机体觉等感觉通道相关,且形式多样。从行为产生的原因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缺陷、感觉失调、受挫状态、焦虑水平、兴奋情绪等息息相关,与环境刺激的丰富程度也有着密切联系。自闭症儿童往往在不熟悉的、无聊的、受挫的、紧张的情况下出现更高频的自我刺激行为。
具体而言,自我刺激行为可表现为:(1)视觉:眼睛眯成一条线、斜着眼睛看、在眼前摇晃玩具或手、重复开/关灯、快速翻书等;(2)听觉:拍打物品、发出怪异的声音、重复无意义的音节或话语等;(3)味觉:经常用舌头舔、尝物品等;(4)嗅觉:闻身边人的味道、拧住鼻子等;(5)触觉:经常用手触摸物体表面、玩涎液、搓手等;(6)前庭或运动觉:摇晃身体、不停点头、旋转等;(7)痛、压觉:挤压自己、咬东西、撞头等。
二 常见的干预方法
早期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主要基于行为矫正技术,有两种主要方式:采用惩罚;采用区别强化或刺激控制。虽然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批判。随着对自我刺激行为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者又提出音乐治疗、社交训练、游戏疗法等多种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越来越注重基于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前件、结果的干预以及发展儿童良好的替代行为成为干预的一般原则,并且在具体方法上,越来越强调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呈现整合干预的趋势。另外,在干预中,也越来越多地引入家长满意度等注重个体体验的指标,表现了干预的人文关怀。
基于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又称积极行为支持,是目前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运用广的一种方法。一般的途径和目标包括:(1)通过调整外部环境,减少或增加环境刺激输入,或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以符合个体生理所需的感觉刺激水平和感觉刺激类型;(2)帮助个体调整身体内部的生理刺激水平,以使个体不被过度刺激或过少刺激所伤害;(3)教个体用恰当的行为表达自己需要改变某种刺激,或他们不喜欢某种形式或某种水平的刺激输入;(4)尽可能地提高个体在环境没有为他们提供佳水平及佳类型的感觉刺激的情况下的行为能力水平。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基于前件的干预、基于结果的干预和发展恰当行为。
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自我刺激与干预呢?提示:基于前件的干预是指通过调整或改变环境因素来降低或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当环境中有丰富的刺激时,特别是有个体偏好的感觉刺激时,由感觉刺激强化的行为会减少。
因此,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其他适宜的、满足其感觉需求的感觉输入。比如一个表现有言语自我刺激行为的儿童,其行为功能是寻求听觉刺激,那么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可以发出音乐的玩具,从而减少个体的自我刺激行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