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工伤、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都有可能造成脊椎损伤,这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有很大的可能性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那么脊髓损伤能治好吗?其临床病状有哪些呢?
首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如为脊髓不完全性损害,脊髓休克期过后,可见有部分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的恢复,并表现出各自损伤的特点:(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瘫痪,痛觉、温度觉迟钝或消失,而深感觉存在。(2)脊髓中央性损伤:可产生脊髓损伤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觉、温度觉消失而触觉基本存在。损伤以下的肢体呈痉挛性瘫痪,因脊髓运动纤维的排列是上肢位于脊髓的内侧,下肢靠外侧,所以在颈段脊髓中央损伤时,一般上肢瘫痪比下肢重,且恢复慢。(3)脊髓后部损伤:因损伤在脊髓后索,而前索和侧索尚完整,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障碍,而浅感觉迟钝或完整,肌力正常。(4)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侧平面以下肢体痉挛性瘫痪及深感觉丧失,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的痛、温度觉丧失。
其次,脊髓震荡各种感觉和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不完全丧失。检查时,可有部分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残存,症状存在短者数分钟至数10分钟,长数小时,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第三类是脊髓休克为脊髓受伤以后所表现的在损伤节段以下即发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功能丧失的临床现象。
第四类是完全性脊髓损害表现为损伤脊髓节段平面以下各种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脊髓损伤能可以通过手术、药物、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不同水平脊髓损伤的患者其康复目标不尽相同,我们在治疗及康复时应该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