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是一种家庭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亲代其中一人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将有50%的机率遗传此症并发病,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在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从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观察到,初期小脑萎缩患者可现动作反应不灵活、肢体不协调、肌肉僵硬、走路摇晃,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辨别距离能力也下降。
中期患者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容易摔跤。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晚期患者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响,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生活无法自理。倘若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病人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解析:为何小脑萎缩会出现语言和行体障碍
介绍到,人的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小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发生病变时,引发肌肉的张力低下,导致肢体打软,且对运动的距所需的力理估计不足,还会出现不规则的肢体震颤,故小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行体障碍。小脑受到损伤后,则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发生紊乱,波及语言中枢,所以小脑萎缩也可导致语言障碍。
脑神经细胞受损是小脑萎缩发病的主要根源,医学研究发现,脑细胞减少后是不可修复的,所以对于小脑萎缩的治疗必须要想尽可能的办法来修复和补充衰老、坏死、变形的脑神经修复组织。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是脑萎缩传统治疗的两大方式,通过对症施药以及适当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治疗方式对智力障碍的脑萎缩而言却举足轻重,长期用药或者是不正当的康复训练,反而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造成病情进展速度加快,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故药物、康复训练不可单独作为治疗方法,只限定于脑萎缩辅助治疗。
神经修复解决脑神经组织不可修复难题
小脑萎缩该如何治疗?脑萎缩治疗是医学界一大课题研究,医学研究发现,通过体外培育神经细胞然后植入患者体内的方法,可以修复和补充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损伤和衰退。将这种医学发现应用于脑萎缩疾病临床治疗极大限度的解决了目前脑萎缩难治疗的问题。
病情的治疗及恢复期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多做功能恢复锻炼,低盐低脂饮食。防止血压升高和控制血脂等。可做针灸理疗,服用中 药等促进恢复。以上就是相关内容的介绍,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