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摄血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它是指由于气虚而不能统摄血液,导致血液溢出脉外,从而出现各种出血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人体中,气具有固摄血液的作用,能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当气虚时,这种固摄能力就会减弱。气不摄血证多由久病、劳倦、饮食失调等因素损伤脾气,导致脾气虚衰,气的统摄功能失常。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种,比如便血,大便中夹杂血液,血色多暗淡;尿血,小便中带血;崩漏,女性非经期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或淋漓不尽;皮下紫斑,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等。同时,还会伴有气虚的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
气不摄血证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等进行判断。治疗上,主要以补气摄血为原则,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等,通过补益脾气,增强气的统摄能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气不摄血证的发生。
肾炎中医诊断气不摄血证?...
气不摄血与脾不统血的区别...
我前几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平时都好好的可是突然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