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肾损害包括肾梗死、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肾脓肿、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等。
1. 肾梗死:
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脏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栓子随血流进入肾动脉,导致肾动脉及其分支阻塞,引起肾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发生肾梗死。患者可出现突发的剧烈腰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2. 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3. 肾脓肿:
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感染肾脏,在肾实质内形成化脓性炎症病灶,即肾脓肿。患者常有发热、寒战、腰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脓细胞等增多。
4.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过程中免疫机制异常有关,炎症局限于部分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损。患者可出现轻度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一般肾功能损害相对较轻,但如果病情进展,也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5. 急性肾衰竭:
多种因素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如严重的肾梗死、广泛的肾小球损伤、肾血管痉挛等。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病情较为凶险,需要及时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若出现肾损害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同时针对肾损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怎么回事?...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典型表现是什么?...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的症状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