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见类型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
1.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 20 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 12 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2. 子痫前期:轻度时妊娠 20 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 或随机尿蛋白+;重度时收缩压≥16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尿蛋白≥2.0g/24h 或随机尿蛋白++,还可伴有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等。
3. 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发作,或伴有昏迷,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
4.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孕妇在妊娠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或在妊娠 20 周前发现血压升高,妊娠 20 周后首次出现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等。
5.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 20 周前即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 20 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 12 周以后。
孕期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异常。饮食上注意控制盐分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一旦出现头痛、眼花、恶心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以保障母儿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有哪些...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完孩子后会好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研究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