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针进去空气应根据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墨菲滴管液面过低、加压输液无人看守、输液结束未及时拔针、注射器抽吸空气未排尽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检查连接部位、调整液面高度、专人看守、及时拔针、排尽空气等。
1. 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在输液过程中,若输液管各个接头处没有紧密连接,空气就容易进入。比如穿刺针与输液管连接处松动,或者输液瓶塞与输液管插入处密封不严。发现后应立即检查各个连接部位,将松动处重新紧密连接,确保无空气继续进入。若进入空气量较多,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让患者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使空气聚集在右心室,避免进入肺动脉。
2. 墨菲滴管液面过低:墨菲滴管内液面过低时,空气容易随着液体流动进入血管。通常是在调节滴速等操作时,不小心使液面下降过多。此时应先夹住输液管,挤压墨菲滴管,使液面上升至合适高度,一般为滴管的1/3 - 1/2 ,再松开夹子,继续输液。
3. 加压输液无人看守:在进行加压输液时,如果没有专人在旁看守,当液体输完后,空气就会在压力作用下进入血管。加压输液常用于抢救等紧急情况。一旦发现空气进入,马上关闭输液器开关,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 输液结束未及时拔针:输液结束后,若没有及时拔针,随着瓶内压力变化,空气可能进入血管。这多发生在护理人员忙碌未及时巡视或者患者及家属未及时告知的情况下。发现后应迅速拔针,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若有轻微不适,可让患者适当休息、放松心情。若不适症状明显,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 注射器抽吸空气未排尽:在使用注射器向输液瓶内加药等操作时,如果抽吸空气后没有完全排尽,空气就会随着药物进入输液系统。比如在抽取药物时误抽了空气,且排气不彻底。操作时应规范抽吸药物,确保注射器内空气完全排尽后再加入输液瓶。若发现有空气进入,应立即夹住输液管,将空气从墨菲滴管处排出,再继续输液。
打吊针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包括液体余量、输液管连接是否正常等。患者和家属若发现异常,如输液管有气泡、液体不滴等,应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安全。
打吊针进空气四五天了打进去了很多空气现在没什么事情还要不要去...
打吊针时空气进去了,大约5厘米左右,没有呼吸困难等症状。请问...
输液,可能孩子淘气的原因进去空气了。有3公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