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出血可从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方面入手。
1. 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孕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纠正营养不良。孕期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高危因素,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2. 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合理使用镇静剂。第二产程要指导产妇正确用力,避免胎儿娩出过快,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及时机,助产操作要规范轻柔。第三产程要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宫缩剂。
3.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可通过按摩子宫促进胎盘剥离,当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应及时清宫。同时,持续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加强产后观察:产后需在产房观察 2 小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等。回病房后也要定时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 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产妇,应在孕期及产后积极治疗,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产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若出现阴道流血增多、腹痛等异常情况,需随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我今年27岁,我怀孕41周住院,9月26号见红,9月28号开...
顺产生完二胎后,医生让尽快排尿,一直都排尿困难总感觉像生孩子...
为什么患有妊高征的产妇在预防产后出血要静脉推注催产素,但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