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5-03-25

吸痰的目的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等。注意事项是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吸痰管、控制吸痰时间与负压、观察患者反应、及时清理痰液、加强口腔护理。

一、目的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吸痰操作,能够有效将患者呼吸道内积聚的痰液吸出,避免痰液堵塞气道,维持气道的顺畅。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痰液可防止气道因痰液阻塞而导致通气障碍,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出肺部,保障呼吸过程的正常运转。

3. 预防肺部感染:痰液长时间滞留在呼吸道内易滋生细菌,引发肺部感染。吸痰可减少痰液中细菌的滋生环境,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4. 改善通气功能:当呼吸道通畅且痰液被有效清除后,肺部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以改善,有助于患者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前检查是否完好,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选择合适吸痰管:根据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内径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一般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以免影响通气。

3.控制吸痰时间与负压: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免引起患者缺氧。成人的吸痰负压一般控制在300-400mmHg,儿童适当降低,避免负压过高损伤呼吸道黏膜。

4.观察患者反应: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若出现发绀、心率异常、呛咳剧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氧气吸入。

5.及时清理痰液:吸出的痰液应及时倾倒,避免痰液在吸引瓶内积聚过多,同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为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6.加强口腔护理:吸痰后应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吸痰装置需定期更换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其粗细要适宜,避免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以免引起患者缺氧。同时要注意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吸痰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相关问答
本人是痰湿性?过敏性体质

本人是痰湿性?过敏性体质。现在舌苔白厚,四肢无力还有早泄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包括鼻喷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根据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严重程度选择鼻喷药物治疗还是口服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通过切断引起过敏性鼻
更多回答>>
咳嗽,吐痰,喉咙痒,吐痰是白色痰,带白色

年龄30咳嗽有一个月了,晚上和早上咳,咳嗽的严重,有白痰,也...

你好,你的情况咳嗽一个月了并且有白痰,可能是因为感染某种病毒或者病原微生物而引起。建议去医院做一些痰液培养加药敏实验,即可以明确诊断,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更多回答>>
鼻子一直流鼻涕不会好怎么办?经常有口痰。

不属于清水的鼻涕,都连续了好几个星期,还经常有口痰。这是怎么...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是鼻炎,鼻窦炎导致的不适,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就可以确诊,这种疾病的治疗指导意见:首先的注意避免受凉,不良气体刺激,药物可以吃点氯雷他定片,鼻炎康,香
更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