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低密度灶、脑水肿、占位效应、出血性转化、脑萎缩及空泡征等。
1. 低密度灶:脑梗死发病后24-48小时CT可显示与血管供血区一致的楔形或扇形低密度影,灰白质分界模糊,基底节区梗死常呈类圆形改变,早期6小时内约50%病例可见豆状核模糊征。
2. 脑水肿:发病2-5天达到高峰,CT表现为脑沟变浅或消失,脑室受压变形,灰白质分界不清呈雾状效应,大面积梗死时可出现中线结构偏移。
3. 占位效应: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CT显示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5mm,可伴有脑疝形成,如镰下疝表现为扣带回越过大脑镰,小脑幕切迹疝可见环池闭塞。
4. 出血性转化:常见于发病后2周内,CT表现为梗死区内斑片状或点状高密度影,出血范围多局限于梗死区,密度不均呈盐和胡椒样改变,需与原发性脑出血鉴别。
5. 脑萎缩及空泡征:慢性期>3个月CT可见局部脑实质体积缩小伴脑室代偿性扩张,部分病例出现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偶见囊腔内分隔样改变。
对于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急性期患者需严格把握溶栓时间窗,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规范化二级预防。建议每3-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梗死灶演变情况。当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需立即进行CT或MRI复查以排除出血转化或新发梗死。
骑车撞到汽车,ct影像表现,左腕腕骨背侧见小片状游离骨片影,...
CT影像表现: 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肺野内见细条索状...
孩子一个月,拍了个128层ct影像表现: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