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CT影像学中主要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廓清、假包膜、坏死囊变、血管侵犯等。
1. 平扫低密度:肝癌在CT平扫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密度可均匀或不均,部分病例因脂肪变性或出血呈现混杂密度。病灶边缘多不规则,直径<3cm的结节可能显示为等密度。
2. 动脉期强化:由于肝癌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在增强扫描动脉期20-30秒可见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多高于周围肝实质,此特征对<2cm的小肝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3. 门脉期或延迟期廓清:约60-80%病例在门脉期60-70秒及延迟期3-5分钟出现对比剂快速廓清,形成快进快出的典型强化模式,病灶密度逐渐低于正常肝组织。
4. 假包膜:约30%病例在延迟期可见病灶周围环形强化带,厚度约1-3mm,由受压肝组织及纤维包膜构成,完整包膜提示肿瘤膨胀性生长特性。
5. 坏死囊变:直径>5cm的肿瘤常出现中央坏死,CT表现为无强化的片状低密度区,囊变区CT值常<20HU,周边存活肿瘤组织呈不规则厚壁强化。
6. 血管侵犯:门静脉分支受侵时可见管腔扩张及充盈缺损,增强后癌栓可轻度强化,肝静脉受累时可形成下腔静脉癌栓,此征象提示肿瘤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强。
早期发现是提高肝癌预后的关键,建议肝硬化等高风险人群每6个月进行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筛查。出现右上腹隐痛、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肝炎病毒复制,保持规律作息。影像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时,应配合医生完成多模态影像评估,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治疗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等因素,切忌盲目相信偏方延误治疗时机。
前面头部被人打伤,做头部ct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对称分布...
CT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结构絮乱,双肺内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
ct表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各段叶支气管通畅。右肺上叶尖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