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早期CT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垂体柄偏移、鞍区骨质改变、钙化等。这些特征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具体表现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分泌功能相关。
1. 鞍内占位性病变:垂体瘤早期在CT平扫中常表现为鞍内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或略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部分微腺瘤可表现为垂体局部膨隆或低密度区。
2. 蝶鞍扩大: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见蝶鞍前后径或垂直径超过正常范围成人前后径>16mm,深径>13mm,鞍底骨质变薄或轻度下陷,鞍背竖直化改变。冠状位扫描可清晰显示鞍底双边征。
3. 垂体柄偏移:超过3mm的垂体柄偏移具有提示意义,肿瘤多向对侧偏移,但在中线部位生长的肿瘤可能不引起明显偏移。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微小偏移。
4. 鞍区骨质改变:约30%的病例出现鞍底骨质吸收、变薄或侵蚀,CT骨窗可清晰显示鞍底局部骨质不连续或凹陷。侵袭性垂体瘤可能破坏鞍背、前床突等结构。
5. 钙化:仅见于2-4%的垂体瘤患者,多表现为细小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常见于无功能腺瘤或长期存在的肿瘤。需与颅咽管瘤等鞍区钙化性病变鉴别。
对于出现头痛、视力障碍或内分泌紊乱症状的人群,建议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完整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尤其是碘对比剂过敏史。确诊后需根据肿瘤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控制、放射治疗或手术干预。
病情描述:我是今日早上突然发现自己手上有一块硬币大小的白斑,...
病情描述:请问强直有哪些症状表现,怀疑自己患了强直。感觉大腿...
病情描述:我手背上长了几个白斑,5毛钱硬币大小,不痛不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