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等。
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坏死物质吸收可引起发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物理降温,如冷敷,可缓解发热症状。
2.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因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并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风湿热。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产热过多可引起发热,常伴有多汗、手抖、心悸等症状。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
4.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皮肤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治疗皮肤疾病,保持皮肤清洁,促进散热。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中暑时应迅速降温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非感染性发热,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病情描述:女,29岁,不是怀孕啊,两个多月了,体温总是37度...
住院期间,6岁孩子做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三天早上体...
你好脸部有遗传性红血丝,但是脸部经常发热发红原因有很多自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