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指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可由感染、免疫性疾病、中毒、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中毒、药物、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 感染性因素:是小儿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症。
2. 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通过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炎。
3. 中毒:某些毒物如铅、汞、砷等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
4.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炎。
5.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脂肪酸代谢障碍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心肌炎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同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