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常出现低钠血症,其原因包括水钠潴留、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钠摄入不足、大量放腹水以及利尿剂使用不当等。
1. 水钠潴留:
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导致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活减少,引起水钠潴留。醛固酮增多使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而抗利尿激素增多则导致水的重吸收增加,进而引起血钠稀释,导致低钠血症。
2.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肝硬化患者肝脏对血管加压素的灭活能力下降,使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3. 钠摄入不足: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钠的摄入减少。长期限制钠盐摄入也可能导致钠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低钠血症。
4. 大量放腹水:
大量放腹水时,腹水内的钠盐也随之丢失。如果放腹水后未及时补充钠盐,就可能导致低钠血症。
5. 利尿剂使用不当:
肝硬化患者常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如果利尿剂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钠的过度排泄,引起低钠血症。
对于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在饮食方面,应合理调整钠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限制或过量摄入。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利尿剂,定期监测血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低钠血症的相关症状,如乏力、恶心、头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我妈74岁,没有查出什么原因导致肝硬化,没有肝炎,前年发现的...
孩子晚上睡觉之前都好好的,半夜开始要水喝,要了几次,而且每次...
也就这几天的时间,父亲有肝硬化。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嘴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