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性斜视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6-04-22 15:55:24
孙建华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多由外伤、感冒引起较为常见,其它如脑出血、脑脓肿、脑膜炎、脑炎、颅内血管病变、药物中毒、眼眶或颅内肿瘤、结核、梅毒等,临床以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头晕恶心为主症,属于中医风牵偏视、目偏视范畴。单纯眼周穴位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有不错的疗效。

穴取百会、风池、太阳、睛明、承泣、攒竹、合谷、鱼腰。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0.25 mill×40 ram毫针依次针刺诸穴。其中风池和鼻尖方向斜刺0.8~1.0寸,行捻转泻法使针感传到眼区或前额;睛明、承泣、攒竹用压针缓进法进针0.3~1.0 寸,余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外直肌麻痹取内瞳子骨谬,上斜肌麻痹取上睛明,其余斜肌麻痹取阳白、下睛明。得气后,留针60 ra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注意事项:①针眶内穴时一定先将眼球压向一侧,以防刺伤眼球;②睛明穴、承泣穴起针后必须马上按压针眼5 rain,以防眼内出血。采用针刺眼周围穴位上、下睛明、阳白、承泣、攒竹、丝竹空、瞳子醪、太阳,远取手阳明经合谷,阳明多气多血又主宗筋,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有

祛风解表、疏经通络之功,直达病所,直接兴奋受损眼神经,提高麻痹眼肌的肌张力,使受损的眼神经和麻痹的眼肌恢复到正常功能,调节眼部经气,舒筋活络,改善眼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从而使患侧眼球运动较迅速的恢复正常,复视、斜视也随之消失。

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较西药治疗,疗效更加明显,副作用更小,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在治疗中需注意的是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很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先兆或一部分,故需全面诊治检查。

展开更多